期間,拿破侖還抄了一段雷諾爾的論文在自己的筆記本上。
“至于埃及的地位,位于兩個海洋的中間,實際上是位于東方和西方的中間,亞歷山大大帝曾有建筑他的世界帝國首都于該國的計劃,并擬使埃及為世界商業的中心。這最開明的征服者認清:假使過去曾有任何合并他所征服的各國為一國的可行方法,那就是用埃及為非、亞、歐三洲的聯合點。”
也是在這個時候,拿破侖忽然萌發了他必須要有像亞歷山大大帝,或凱撒大帝那種偉人的意志,才能開創出另一個權力的疆城。
至于那個憑借武力征服而取得榮耀的地方,就是埃及與印度。意大利是征服起點,埃及屬于兵糧中轉站,而印度才是榮耀的重點。
畢竟,無數歐洲軍事家的絕對偶像,亞歷山大大帝也沒能征服印度次大陸,止步于印度河流域,距離恒河還有很長的距離。
而今,亞歷山大和凱撒的功業者在拿破侖腦子里盤旋。沒錯,他想步其后塵,在尼羅河的爛泥中尋找古代征服者的蹤跡,為自己建立一個遍及地中海與印度洋的帝國。
為此,拿破侖的準備工作既秘密又仔細。因為這不僅僅是征伐作戰問題,而是涉及到建立一個國家,建立另一個法蘭西的大計,他確信自己會喝令沙漠后退,繼而擴大法蘭西的版圖。
在曼圖亞攻防戰的間歇期間,拿破侖閱讀的古印度一切已經令他心往神馳,想入非非。此外,他想通過征服埃及以威脅英國通往印度的道路,以強迫海峽對岸的頑敵屈膝投降。
以拿破侖的聰明智慧,他早已清楚知道,自己閱讀的東方書籍,大都是執政官通過塔里安交給自己的。
安德魯的意圖,就是讓拿破侖將未來的愿景,或者說是征服的野心,放在地中海以東,以及印度次大陸的地方。
對于這些,聰明絕頂的拿破侖也是心知肚明。
……
1796年11月2日,行程了一千多公里的安德魯執政官,最終抵達了“被解放的米蘭”。
此刻,意大利軍團的司令官拿破侖,帶著手下的一干將校軍官們,以及倫巴第地區的達官貴人,富商主教,走出城門3公里,只為迎接法蘭西的獨-裁者,安德魯-弗蘭克。
當看到歡迎自己的人群時,第一執政立刻跳下馬車,笑容滿面的他伸出雙臂,熱情擁抱排在第一位的意大利征服者,拿破侖-波拿巴。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