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到美泉宮一樓大廳時,卡爾大公忽然聽到身后有人在呼喚自己,隨即停下腳步,循聲望去,發現是一名30歲左右的少校。
卡爾大公認識此人,對方是阿爾文齊上將的副官,費倫茨·塞切尼,也是一位效忠哈布斯堡王朝的匈牙利籍伯爵。
然而,卡爾大公并不知道的,這位塞切尼伯爵的后人,未來也將是推動匈牙利最終擺脫哈布斯堡王朝統治的“罪魁禍首之一”。
“殿下,請您息怒,我們的將軍也是有苦衷的。”
塞切尼少校顯然是奉了自家長官阿爾文齊上將之命,來向卡爾大公解釋一二。需要說明一點的,阿爾文齊和他的副官塞切尼都是匈牙利人。
對于匈牙利貴族們的難言之隱,卡爾大公也是心知肚明。他點了點頭,回應說:“我知道,事實上,如今的匈牙利王國,以及佩斯城都在提防那個法國人憑空杜撰出來的費倫茨五世。”
無論是阿爾文齊,卡爾大公,或是弗朗茨二世皇帝,還是眼前的塞切尼伯爵都非常清楚,歷史上那個號稱正統匈牙利大公拉科齊·費倫茨二世的影響力究竟有多大。
歷史上,費倫茨二世在離開維也納之前,匈牙利爆發的那一場起義,僅限于少數不甘心自己悲慘命運的農奴,自發組織的一個小規模騷亂而已。
然而,等到費倫茨二世偷偷回到匈牙利之后,匈牙利境內的人們就像潮水般地涌進拉科齊的軍隊,很快達到數萬人,最高潮時曾有過10萬人之多。
在拉科齊的旗幟下,廣泛團結了匈牙利境內各民族各階層的人民,其中既有非匈牙利民族(包括斯洛伐克、羅馬尼亞、斯洛文尼亞和克羅地亞),也有城市貧民,破產的中、小貴族,甚至很多的大貴族與圣職人員也主動卷入到,這場武裝反叛哈布斯堡王朝的行列。
其后的10個月內,那些效忠費倫茨二世的匈牙利軍隊不僅幾乎收復了匈牙利全境,甚至還攻擊到距離維也納僅有30多公里的地方。
如果不是在另外一個戰場上,奧軍在普魯士的霍赫施塔特附近大敗法軍主力,取得決定性的勝利,從而可以將主力部隊調過頭來,專門對付匈牙利起義軍。或許早在1704-1711年的時候,匈牙利就已從哈布斯堡王朝徹底獨立出去。
如今的戰爭形式,實際上比起八、九十年前更為惡劣。因為法國人連續在尼德蘭、萊茵蘭、德意志與意大利等數個戰場,屢次戰勝哈布斯堡軍隊。
尤其是從1794到1796年這三年中,哈布斯堡王朝損失的總兵已經已超過了20萬,這其中匈牙利籍士兵就有5、6萬。有超過半數至今還留在法國的戰俘營里,成為那位費倫茨五世的優質兵源。
不僅如此,作為奧地利最高軍事委員會主-席的卡爾大公,知道皇帝通過樞密院繞過了匈牙利議會,強行征集了4萬新兵,以至于整個匈牙利王國內部已經怨聲載道。
由于聽聞了法國-軍情局眾多間諜的非法宣傳,匈牙利的一些中小貴族、破產商人、城市平民、手工業者,紛紛拒絕服從兵役,很多人還逃亡廣大農村地區,或是東北方向的喀爾巴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