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荷蘭政治動蕩不安的時候,安德魯告知法國駐荷大使,及法屬巴達維亞軍團的總指揮莫羅,在巴黎督政-府下達明確指令前,不得公然干涉這個低地國家的政治生活,必須始終保持中立。
1795年底,當法國督政-府依照《1795年憲法》出爐之后,身為法蘭西第一個姊妹共和國的巴達維亞共和國,其國民議會中的憲法委員會,也在1796年2月提交了一個新憲法。
這個低地國家在隨后開始的公民投票中,最終以153913贊成對11587反對的結果,使得巴達維亞《1796年憲法》正式生效。
盡管民主派與保守派之間依然存在各種分歧。例如:政教分離原則,以及少數民族的地位等,但最終還是轉變成為兩院制的國會,也同時實施間接選舉,行政體系如同法國督政府有五位執政。該狀況下憲法的修正,就如同公元1795年的法國共和國憲法。
1796年6月5日,巴達維亞的督政-府及兩級國會產生。
在法國的影響下,曾是安德魯在阿登軍團的下屬,35歲的赫爾曼·威廉·丹德爾斯將軍(詳見147章),以及后者的親密戰友,36歲地產商人,拉特格·揚·希默爾彭寧克,還有包括德拉克洛瓦在內的三位督政-府執政官,也屬于聯邦制的支持者或是中立者。
顯而易見的,民主派(聯邦派)大獲全勝。
巴達維亞的督政-府由五位執政官主導,并設有八個部委執行國家的各種事務。包括:外交部、警務部、司法部、財政部、戰爭部(陸軍部)、海軍部、文教衛生部、國家經濟部(內政部)。
在另一時空中,由于法國督政-府長期以來的政治動蕩,導致他的姊妹共和國,巴達維亞的政局同樣不穩定:憲法一直等到1797年才出臺,而督政-府與兩級國會的選舉,也被推遲到1798年。
等到1799年,拿破侖在巴黎發動“霧月政變”后不久,由聯邦黨人執掌的巴達維亞督政-府也隨之宣布垮臺。
如今,安德魯執政下的法國政-府,并沒有對巴達維亞強加過多的外交與軍事干涉,而是借助潛移默化的政治影響力,“來改變荷蘭的國家性質以及強調其配合性,改變選舉制度使新血能夠流入。”
此外,安德魯也摒棄了之前熱月政-府的做法,大力恢復與發展巴達維亞的航運業務,他公開默許,甚至是暗中鼓勵這個北方盟友,與法國的死敵英國、瑞典進行正常的商業貿易。
一方面,荷蘭原本就是以商貿立國,沒有了商業與貿易,整個國民經濟就要垮掉一大半,極可能引發投效巴黎的聯邦黨政-府垮臺;
另一方面,那是以陰險狡詐而著稱的安德魯-弗蘭克,在提前兩三年設局,引誘英國人在荷蘭登陸,繼而重蹈覆轍。
因為作為巴達維亞執政官之一的德拉克洛瓦,盡管也出生于“愛國者黨”,但其立場已逐步偏向中立,而且這個民族主義者希望自己的國家,能夠盡早擺脫法國人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