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與科隆貝少校談話的過程中,安德魯故意回避了對方向自己提出的幾個敏感問題,包括對準備投效英國人的荷蘭海軍艦隊的處置,提防法屬巴達維亞軍團的司令官莫羅,以及留守巴黎執政官的忠誠度問題。
這其中,前兩個問題屬于戰爭部、軍情局與憲兵部的業務范疇,政治部無法插手倒也罷了。
至于最后一個問題,那是太過于敏感的緣故。身為政治部總監的科隆貝,可以暗中監視兩級議會的議員和普通政-府官員,但他無法越權監視督政-府的執政官及各部部長。
因為科隆貝可以預判,當安德魯執政官與數十萬法軍主力困于一千公里外的東線戰場,與哈布斯堡王朝軍隊鏖戰的時候,英國海軍艦隊會把5萬英國與瑞典聯軍,送到巴達維亞沿岸登陸。
在法奸的配合下,聯軍將迅速圍殲或是擊潰,僅有萬余人的法屬巴達維亞軍團,繼而占領整個低地國家,將聯省共和國重新納入反法同盟之列。
隨后,英國、瑞典、荷蘭組成的三國聯軍還將繼續向南,進攻法國北部的新領土,比利時。等到攻占布魯塞爾與里爾之后,聯軍兵峰就將直指共和國的心臟,首都巴黎。
與此同時,安德魯執政官與數十萬法軍主力遠在1千多公里外的奧地利境內,即便是第一時間得知聯軍已攻入荷蘭與比利時的緊急狀況,但想要立刻回援巴黎,最快也需要3周左右的時間。
如果卡爾大公與他麾下的奧地利軍隊做好了準備,伺機發動猛攻,甚至可以將法軍回援巴黎的時間,拖延至少一個月。
另外,等到第二執政圖里奧在里爾或是布魯塞爾,遭遇到英國特務的刺殺,直接導致法國北部戰場群龍無首,而保王黨人在法國西部各省煽動的大規模暴亂,會導致共和國在整個戰局中陷入極度不利狀況。
可即便如此,法蘭西政-府依然可以借助1793年的“國家動員令”,以及1795年“軍區預備制”,繼而在短時間內,于法蘭西島與大巴黎地區號召起20萬武裝士兵來保衛法國,保衛巴黎。
除非此刻在中-央政-府中,有一位督政官拒絕發布這個“國家動員令”,并阻礙“預備役恢復建制”,再加之有法奸在立法議會的興風作浪,阻礙憲兵、預備役士兵與市民參與巴黎保衛戰,最終以媾和方式來結束這場戰爭……
毫無疑問,在兩周后,整個大巴黎地區擁有這種決策權力的督政官,唯有一直主管外交事務的第二執政,勒貝爾。
畢竟,勒貝爾曾有過背著安德魯和圖里奧,私下同保王黨人進行和談的過往史。
不僅如此,在去年9月間,安德魯強迫犯下一系列外交錯誤的勒貝爾辭去外交部長一職后,后者在督政-府的地位已被邊緣化。
事實上,安德魯還打算在今年9月,“婉言勸說”或是“直接勒令”勒貝爾辭去執政官的職務,讓司法部長康巴塞雷斯頂替。
基于此,要說勒貝爾內心不厭惡安德魯-弗蘭克,那是決計不可能,只是勒貝爾沒有適合的機會罷了,因為法國的軍政大權都被安德魯及一干親信牢牢把持著。
一旦多國聯軍再度從荷蘭與比利時卷土重來之際,身為唯一一位坐鎮巴黎的督政-府執政官及最高決策者,勒貝爾當然有機會與反法聯軍、與保王黨人明里暗地再度媾和的機會,將法蘭西共和國作為達成自己私人欲望的重要籌碼……
既然科隆貝能想到上面這些,有著無所不知、無所不能“懂王”之稱的安德魯,自然考慮的更為清楚。
只是科隆貝作為秘密警察頭子的特殊身份,決定了他不能隨意逾制,更不能超越政治部的職權范圍行事。
畢竟,安德魯可不想將巴黎政治部變成另一時空前sl“大清洗時期”的內務部,讓科隆貝成為法國版的貝利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