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希默爾彭寧克自己的親身體會,蒸汽船的確可以做到晝夜不停的連續航行,而且航速基本可以保持在10節左右,也就是每小時18.5公里。
依照“萊茵河118號”的蒸汽船長的說法,因為巴達維亞執政官此次是逆流而上,航速會慢一些,倘若是順水而下,抵達鹿特丹,航速不會低于12節,也就是每小時23公里。
即便再算上中途的兩次檢修時間,從美因茨到鹿特丹航程時間,24到30小時也就足夠了。
當然,希默爾彭寧克也留意到自己乘坐的內河蒸汽船,最多只能運載兩百名步兵。如果要將8萬法軍,連同火炮、戰馬與彈藥,運到鹿特丹,至少需要400到500艘這樣的蒸汽船。
對于荷蘭執政官的疑問,老船長閉而不言,他拒絕告訴希默爾彭寧克,法軍已經在萊茵河擁有多少艘運輸艦。
即便是碰了一個軟釘子,希默爾彭寧克還是感覺比較滿意,說明法國第一執政官不會拋棄他們的巴達維亞盟友。至少在目前,法蘭西還是在真心實意的提攜自己的姊妹共和國。
作為尼恩惠斯、佩克丹和海利坎三地的大領主,荷蘭巴達維亞共和國的執政官、“愛國者黨”領袖和荷蘭土地公司的投資者,希默爾彭寧克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布爾喬亞。
與所有大資本家一樣,希默爾彭寧克非常強調個人的成就,以及將物質財富的追求與積累,作為個人奮斗的源泉。
36歲的希默爾彭寧克,出生于原聯合省共和國中部上艾瑟爾省的代芬特爾。
1781年至1784年在萊頓大學修讀法學;
1784年,在阿姆斯特丹當律師;
1794年,在愛國者黨革-命委員會中積極活動;
1795年,當巴達維亞共和國成立的時候,他已經是革-命委員會主-席;
從1796年開始,正式當選巴達維亞共和國的執政官(五位執政之一),主管國家的內政事務,相當于“內相”。
此次來美因茨軍營,充當帶-路人的人選,應該是安德魯的老部下,巴達維亞五執政之一的丹德爾斯將軍。
不過,此刻的丹德爾斯將軍正在整頓共和國的海軍艦隊,不敢隨意離開荷蘭,所以只能委托自己的好友兼執政官,希默爾彭寧克前往美因茨,與法軍統帥部對接工作。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