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一塹,長一智”,這類古老東方的智慧哲學,對于18世紀末期的英國海軍指揮官們而言,也同樣適用。
比如說,親自指揮英國突擊艦隊征戰須德海的杰維斯上將,還懂得“磨刀不誤砍柴工”的道理。
登陸荷蘭之后的第三天,這位英國海軍上將向指揮聯軍地面部隊約克公爵做了通報:突擊艦隊將暫停了原定進攻計劃,準備用三天的時間,分別從納爾遜的分艦隊,以及監視比利時與法國西部海域的本土艦隊中,向(登)海爾德要塞海域調遣更多的四級戰列艦與五級巡航艦。
依照英國海軍的劃分標準,所謂四級戰列艦僅有兩層炮甲板,火炮50到54門,定員350人左右,排水量1000噸以上。
該級軍艦造價較為便宜(每艘26000英鎊),定員人數少。這種四級艦的火力,較之前的一二三級的主力戰艦要弱很多,不適合艦隊決戰,所以它們主要擔任海外巡航分艦隊的旗艦。
至于五級風帆巡航艦,全長40至50米,火炮數量32到44門,排水量在600到800噸,定員250人左右。
巡航艦的主要用于襲擊海上商船,遠洋巡航,為主力艦充當前鋒的職責,同樣也是英法美等國的私掠船隊的主力戰艦。
除了現在的4艘四級艦,6艘巡航艦外,突擊艦隊還增加了2艘六級軍艦。這是一種敏捷的單桅縱帆軍艦,僅有一層火炮甲板,火炮20門左右,排水量約為500噸。成員180人。
之前,這種六級軍艦常被英國皇家海軍用來送信和護航。這級艦每艘造價便宜,一般僅有1萬英鎊(約27萬法郎)。
上述12艘軍艦盡管火力方面略顯不足,但勝在操縱靈活,尤其是艦船的排水量不大,吃水深度僅有4米左右,非常適合平均水深僅4到5米的(內)須德海里做自由航行,繼而避免馬爾斯水道側翻兩艘,擱淺兩艘的悲劇,再度上演。
此外,據情報部門與荷蘭流亡貴族的線報證實,自從丹德爾斯強行逮捕了殘存荷蘭艦隊的中高級軍官,遣散了所有水兵,還封存了11艘軍艦后,如今的巴達維亞共和國內部,已經沒有成建制的軍艦在須德海上參與本土防御。
戰爭爆發之前,法國-軍隊倒是給荷蘭人援助了幾艘內河蒸汽船,用于偵查敵情或許可以,但當作戰艦來使用,哪怕是面對五級巡航艦和六級通訊艦,也只有被動挨打的份。
因為這些所謂的內河蒸汽炮艦,排水量也不過100到300噸之間,它們在排水量超過1200噸的四級戰列艦,以及排水量800噸的五級巡航艦眼中,不過是一只小小的蒼蠅,根本不足為慮。
10月25日,隨著12艘特混艦隊全部到位,杰維斯上將隨即任命自己曾經的副官,42歲的薩頓少將為特混艦隊的指揮官。
畢竟,堂堂的帝國海軍上將,自然不屑于指揮這些總噸位沒能超過萬噸的12艘艦船。事實上,其中有兩艘六級艦不過是通訊船罷了,其火力配置比起普通的武裝商船都不如。
在未來的戰斗中,杰維斯上將會與三級戰列艦為核心的突擊艦隊,駐留于(登)海爾德要塞海域。
事實上,納爾遜將軍曾向總司令主動請纓,希望能允許自己來擔當特混艦隊的指揮官,不過被否決了。那是杰維斯上將認為,納爾遜依然太過沖動,需要再磨磨性子。
凌晨6點的時候,作為特混艦隊指揮官的薩頓少將被召到杰維斯上將的臨時旗艦“馴獸者號”,一同共進早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