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月后,安德魯見波蘭、捷克、匈牙利在斯洛伐克分戰斗有擴大化的趨勢,這才派出外交特使趕往布拉迪斯拉發,與各國外交官進行斡旋,最終令四國(地區)達成了一份停火協議。
波蘭、捷克、匈牙利三國,在斯洛伐克地區的勢力范圍維系1797年11月30日的狀況,基本上就是波蘭止步于喀爾巴阡山北麓,而捷克、匈牙利的軍隊也不得越過喀爾巴阡山的西面與南面。
至于法國駐軍,將繼續占據富饒的多瑙河流域,以及首府布拉迪斯拉發一帶,直到斯洛伐克問題得以徹底解決。
等到3、5年后,斯洛伐克就會在法國-軍隊的監督下,舉行一場公民投票,選擇是獨立建國,還是與波蘭、捷克,或是匈牙利進行合并。
鑒于另一時空的歷史,安德魯對于喀爾巴阡山以南,尤其是巴爾干地區非常不感冒。
因為這場意在肢解哈布斯堡王朝的戰爭,業已達成了既定的目標。而法國在喀爾巴阡山與巴爾干地區,并沒有太多的核心利益。
所以在必要的時候,安德魯會命令法軍從這個集國家、民族、宗教、社會階層等各種矛盾交織在一起的泥潭,或是戰爭的火藥桶中撤離。
除了法國本土,法蘭西在歐洲的核心利益,就是東面的德意志地區,如果繼續盤點下去,或許還有意大利。
相形之下,西班牙、荷蘭與瑞士就差遠了。事實上,只要上述三個國家中不出現反法情緒,安德魯法國幾乎都愿意忽視它們的存在。
至于所謂的“反法情緒”,其根本就是英國人的挑動。很多時候,安德魯就幻想著將教皇庇護六世綁架到法國,讓后者召喚一次“大預言術”,或是“終極禁咒”什么的玩意,直接將該死的英吉利海峽填平了,方便法蘭西的百萬雄獅踏平那個桀驁不馴的不列顛島。
……
安德魯是12月1日清早離開維也納的。臨近天黑的時候,在沿岸法軍士兵的陣陣歡呼聲中,法國執政官再度來到了林茨。
第二天,安德魯在與自己的侍從副官們吃過早飯,就在多瑙河方面軍總指揮,佩里尼翁將軍的陪同下,視察了關押著三、四千名奧地利軍官的戰俘營。
這座軍官戰俘營位于林茨的北部郊外,一處叫做克拉恩瑙的城堡,城堡的圍墻還被兩道高3米的鐵絲網纏繞,四周都是茂密的森林。
依照安德魯簽署的命令,奧地利中下級軍官的甄別與釋放,必須等到1799年之后。
在離開戰俘營的時候,安德魯忽然聽到一陣哭泣聲,透過車窗玻璃循聲望去,發現是一個十一二歲的小女孩。
此刻,小女孩正跪在城堡外面,她的雙手抓著無法翻越的鐵絲網,因為聲音嘶啞的緣故,只能對著里面的人痛哭流涕,讓人無限憐惜。
“嗯,你過去一趟!”安德魯指示身邊侍從中唯一沒穿軍裝的秘書,讓克萊爾上前問問情況。
過了30多分鐘的時間,克萊爾才回到了執政官的馬車上,立刻匯報了他所了解的所有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