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該死!俄國-軍隊居然在維堡防線下遭遇一場重大失敗,不僅損失了一半兵力,就連他們的指揮官多克托洛夫中將也身負重傷。你們收集到的這些消息,都是準確的嗎?”
遠在巴黎的法蘭西執政官,在看到軍情局從赫爾辛基那邊發來的消息時,不由得大吃一驚。如果不是確定自己生活在1798年,安德魯甚至會懷疑,他剛剛聽到的是“1940年蘇芬戰爭”的戰報。
“抱歉,執政官公民,我們目前在赫爾辛基那邊沒能安插情報人員。所以,上述消息屬于丹麥商船的一位水手在哥本哈根港上岸后,提供給我們的。”情報官如實講述了這份情報的來源。
顯然,那位丹麥水手屬于軍情局的編外人員,所以依照慣例,這類情報的真實性需要做進一步的驗證。
不過在數天前,俄國駐法大使從圣彼得堡方面得到了消息,宣稱多克托洛夫將軍率領的俄國-遠征軍團。已順利突破了瑞典軍隊和芬蘭民兵堅守的維堡防線。目前,俄軍正在圍剿隱藏在森林里的殘兵游勇……
既然難以甄別各種情報的真偽,那就讓子彈飛一會兒吧。
在安德魯的印象中,18世紀晚期的俄國-軍隊,也就是蘇沃洛夫時代,不敢說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也很少遭遇什么重大失敗。而僅有的一兩次,那也是與法國,與波蘭的戰斗中。
更別說,是與從“北歐雄獅”淪為“北歐病夫”的瑞典作戰了。
自從彼得大帝在芬蘭灣畔建立了彼得堡,這座新興城市就被定位為俄國首都之后,至少在陸戰方面,孱弱不堪的瑞典軍隊從18世紀開始,就始終如一的淪為俄國-軍隊的手下敗將,幾乎沒有例外。
如果不是瑞典海軍一直打壓著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加之英國人在一旁的威脅與恐嚇,以及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惡劣氣候與茂密森林的掩護,或許俄國-軍隊早就沿著卡累利阿地峽,一路打到了赫爾辛基,甚至在370海里外的斯德哥爾摩,實施登陸了。
又過了一段時間,來自駐俄大使科蘭古侯爵的外交信函也送達巴黎,呈現在安德魯執政官的面前。
毫無疑問的,多克托洛夫和他遠征軍團在維堡防線與卡累利阿地峽,的確是遭遇到一場重大損失。至于俄軍的具體損失情況,科蘭古大使目前也無法得知。
但情況似乎表現的非常危急,那是即將離任的法國駐俄國大使科蘭古侯爵,從皇儲亞歷山大那里得知,駐防基輔的蘇沃洛夫元帥和他麾下的6萬軍隊,已經接到了來自沙皇保羅一世的緊急調令,目前正心急火燎的趕赴圣彼得堡。
很快的,來自俄羅斯與瑞典的情報,源源不斷的匯聚到波旁宮。
當下可以肯定的,在經過5周的鏖戰后,多克托洛夫軍團的5萬人,如今僅有2萬活著退出了卡累利阿地峽。
至于其他的俄軍士兵不是陣亡,就是被俘。哪怕身負重傷的指揮官多克托洛夫將軍回到圣彼得堡的時候,已經成為了一具尸體。
另外,俄軍不僅損失了3萬名士兵,還丟棄了包括法軍援助的15門勝利者臼炮在內的所有66門火炮,以及軍團的全部輜重。
此戰,一直自譽媲美法軍戰斗力的俄羅斯帝國,居然被實力懸殊的瑞典一下子打回了原形。俄國-軍隊那糟糕的戰斗表現,讓俄國沙皇遭遇到全歐洲君主們的冷嘲熱諷。
至于瑞典人采取的戰略戰術,無非就是堅壁清野,誘敵深入,吸引俄軍主力到堅固的維堡防線,也順勢將俄國-軍隊的補給線路,拉長了上百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