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百公里,如果是放在東歐平原倒也罷了,哪怕是道路忐忑不平,但對于輜重兵而言,無非是多個三五天的車程罷了。
然而,卡累利阿地峽卻是被長綠森林所覆蓋,此外在森林里面,還有冰河積成石堆的山坡,布滿無數湖池的凹地,以及吃人的沼澤。
至于沿途的橋梁、村落與農場,以及芬蘭民兵堅守的,位于交通線上的警戒哨所和補給倉庫,都在撤退時,統統付之一炬。
好在卡累利阿地峽的氣候,在3、4月份依然屬于冰凍期,步騎兵都可以踩著冰面度過河流與湖泊,至于輜重車與火炮也可以在冰面上鋪上厚實的草甸,同樣可以安全的通過。
只是這樣一折騰,俄國士兵就需要7天左右,才能徒步翻越荒無人煙,沒有任何補給點的卡累利阿地峽。對于笨重的火炮與后勤補給車隊,更是需要兩周的時間。
等到疲憊不堪的5萬俄國-軍隊,攜帶火炮與輜重車,通過卡累利阿地峽,抵達維堡城下的時候,距離越過國境線已經兩周。
當初,多克托洛夫將軍曾向保羅一世胯下過海口,他的軍團會在“6周內占領整個芬蘭總督區”。
然而,時間已經過去了三分之一,瑞典軍隊與芬蘭民兵依然在維堡防線進行抵抗。此外,敵方總兵力比起俄國情報部門之前預料的,差不多要高出一倍有余。
此時此刻,如果是一位明智的指揮官,就會下令停止進攻,全軍就地轉入防御,并派兵重點保障圣彼得堡方向的補給線路的暢通。一旦發現形勢不妙,在固守待援的同時,需要向圣彼得堡請求援軍。
只是這位多克托洛夫將軍并非名將,屬于比較平庸的那一類。正如另一時空中,他在奧斯特里茨戰役的糟糕表現一樣。
由于自己戰前夸下了海口,為保證未來不被保羅一世責罰,多克托洛夫決定兵行險招,強令已經疲憊不堪的俄國-軍隊,立刻向瑞典人把守的維堡防線,發動猛烈進攻。
而三天里的不間斷進攻,令俄軍損失了差不多4千人,其效果也僅僅是摧毀了維堡要塞的外圍防御工事。
好在包括15門勝利者臼炮在內的攻城重炮運抵前線,在接下來的戰斗中,這些大口徑的重炮大顯神威,尤其是那15門勝利者臼炮,僅僅用了一個白天的功夫,就成功摧毀維堡要塞里的兩座棱堡。
就在多克托洛夫和他的參謀長樂觀估計,整個維堡防御體系會在三天內變得土崩瓦解的時候,意外發生了。
那是在當天夜里,一隊芬蘭民兵居然借助森林與夜色的掩護,秘密迂回到俄軍火炮陣地的后方,精準引爆了三座彈藥庫,從而導致俄國人的15門勝利者臼炮,和大部分火炮都變成了啞炮。
見狀,昏招頻頻的多克托洛夫將軍居然命令士兵在沒有火炮的掩護下,向瑞典守軍防御的堅固要塞,發動“自殺式”進攻。
在兩天內連續傷亡7千多人的情況下,官兵們拒絕執行這種自殺任務,于是氣急敗壞的多克托洛夫將軍親自帶隊沖鋒,“非常幸運”的被一名使用前裝來復槍的芬蘭狙擊手打中了腹部,繼而重傷倒地。
戰爭進行到第4周的時候,俄軍已經損失了1.2萬人,其司令官多克托洛夫也身負重傷,加之大批的芬蘭民兵化整為零,在卡累利阿地峽一帶,針對俄軍的補給線實施了瘋狂的襲擾戰,導致俄軍食物變得日益短缺。
最終,身為代理指揮官的俄軍參謀長下令撤退。只是進來容易,退出去就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