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及其盟友擁有超過一百萬得強悍軍隊,能夠在三個不同的方向,與三個最強大的敵人(暗指英普俄三國)同時開戰,并獲得勝利。
而且,現在共和國的國庫里有足夠的經費,來維持未來三年1798年到1800年的戰爭,根本不用找法蘭西銀行借貸,所以也不會發生財政赤字……
在有心人的共同運作下,安德魯在《費加羅報》上的談話,被一字不漏的轉發到柏林的各家新聞報紙上。
法蘭西執政官的所作所為,也徹底激怒了普魯士主戰派的狂熱情緒,他們居然開始“以下犯上”,咒罵自己的國王是個膽小鬼,不去碰一碰逃亡法國的私生子,同時譴責主和派首領豪格維茨是普魯士祖國的叛徒。
普魯士的軍官們熱血沸騰,磨刀霍霍,決意要為祖國所遭受的侮辱、欺騙討個公道,要對安德魯的飛揚跋扈進行報復。
受到柏林守備部隊的鼓舞,那些出身顯貴的近衛騎兵軍官也開始在柏林的大街小巷游行,而且還到處喊道:“我們不需要用軍刀來對付這些法國狗,只要用木棍子打就可以。”
最后,這些中下級的普魯士軍官,甚至還來到法國使館前的臺階上,去磨礪他們的軍刀,博得了在此聚集圍觀的大批愛國者的陣陣喝彩。
如果不是司法大臣豪格維茨急令柏林警察局派出300多名警察,守在法國大使館門前,手挽手充當肉盾。從而避免了數千名柏林軍民,試圖沖擊外交使領館的惡性事件。
盡管英國與俄國明里暗地在支持普魯士武裝對抗法國,但兩國大使也極其反感普魯士軍官圍攻法國領事館的野蠻舉動。因為這已經觸碰了最基本的外交原則問題。
好在阿爾文斯萊本侯爵、亨利希親王等主戰派,與戰爭大臣也不希望在柏林出亂子,隨即強令鬧事的軍官全部返回營地,接受為期三日的禁閉處罰,而不是普魯士傳統的挨鞭子。
沖擊法國使館事件之后,香巴尼大使下令使館工作人員焚燒所有的機密文件,然后遣散眾人,前往魯爾大公國的杜伊斯堡避難。至于香巴尼伯爵本人,他的使命需要他等到戰爭開始的那一刻。
5月中下旬開始,軟弱無能的威廉三世逐漸受到了主戰派的控制。這其中,包括他的母親路易絲太后,妻子露易絲王后,叔叔亨利希親王,國務大臣阿爾文斯萊本侯爵,外交顧問(大臣)盧歇西尼伯爵,掌璽大臣布倫蒙塔爾伯爵,甚至連堅持中立立場的軍事顧問(大臣)布林尼克上將,也不得不改換了陣營。
路易莎王后和亨利希親王成為主戰派在宮廷內外的首領。普魯士的軍隊開始行動起來,一個個團隊高唱著愛國歌曲,經過柏林和馬格德堡,向西方和南部開去。
盡管內心不樂意,普魯士國王威廉三世還是在王后露易絲的懇求下,騎在馬上檢閱了集中在馬格德堡地區的北德意志軍隊。
也是在這個時候,威廉三世秉承普魯士大多數軍民的狂熱意愿,決定給安德魯寫一份措辭異常強硬的外交函,或者叫做最后通牒。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