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眾人紛紛猜測,歌德或是席勒,甚至二人都是《什么是德意志祖國?》詩歌的真正作者。
對此,歌德與席勒均出面表示,自己沒有參與該詩的創作。
不過,也無所謂了。
等到這首《什么是德意志祖國?》被譜曲之后,立刻就成為整個普魯士,乃至全北德意志軍民最受歡迎的愛國歌曲。
……
處于中立立場的一名駐柏林的丹麥外交官,最終受不了窗外的那一遍又一遍的德意志愛國歌曲,最終關上了窗戶和窗簾。
在回到座位上,外交官在他的日記中評述道:“為了尊嚴和榮譽,普魯士的年輕君主終于拔出了腓特烈大帝留下來的,那一把厚重的長劍。于是一場血與火,生與死的大搏斗,即將拉開帷幕了?6?8?6?8”
等到一周后,在大街上傳來一片嗷嚎之聲的時候,這位丹麥外交官決定修改了自己的措詞,將“厚重的長劍”改為“銹鈍的長劍”;
很快又過了一周,丹麥外交官再度關上了窗戶,拉上的窗簾,那是大街上傳來一遍又一遍的《馬賽曲》。對此,他無奈的搖著頭,拿出了日記本,最后一次將“銹鈍”用“腐朽”取代。
……
在法普兩國宣戰之后第三天,也就是6月6日,普魯士已經提前進行了全國總動員。
7日,威廉三世和他的樞密院大臣們,再度來到了波茨坦宮。這位普魯士國王站在腓特烈大帝的陵墓前,又、又、又一次的當眾發誓:他和普魯士軍隊將決心不惜一戰,以維護國家的尊嚴。
當天下午,威廉三世在王宮的會議里,召集了一個軍事會議,決定成立三個軍團,分別由布倫瑞克公爵、默倫多夫元帥和霍恩洛厄親王指揮;總司令由63歲的布倫瑞克公爵擔當。
此外,還有一個獨立軍由“年輕的”呂歇爾將軍指揮。
這其中:
西面的默倫多夫元帥軍團(4個師),3.2萬人,進駐漢諾威公國;
目前中部的布倫瑞克軍團,下轄有6個師,約5.8萬人,駐防于哥達與埃爾富爾附近;
而東面的霍恩洛厄軍團,下轄5個師,約4.7萬兵力,駐防于耶拿與薩爾菲爾德一帶;
至于呂歇爾軍(獨立縱隊)擁有3個師,約2.5萬人,駐防在艾森納赫。
上述共計16.2萬人,與之前法軍總參謀部預判的北德聯軍總兵力,相差了2萬人。主要是薩克森軍隊未能撤離北德聯軍。
在法普戰爭爆發之后,薩克森就在第一時間里表示要中立,還希望能將霍恩洛厄軍團的2萬薩克森軍隊,調回德累斯頓。
毫無疑問的,薩克森的這一動搖軍心的無理要求,立刻遭到了北德意志聯軍總司令,布倫瑞克公爵的斷然拒絕。
為了防止薩克森的忽然反水,布倫瑞克公爵當即下令,將呂歇爾軍(獨立縱隊)的3個師,調往魏瑪公國與薩克森公國的國境線上,監視德累斯頓的一舉一動。
如此以來,普魯士的機動兵力僅剩下了13.7萬,符合了法軍總參謀長的預判。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