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依照“紳士戰爭”的慣例,等到兩國宣戰后,必須給予邊境平民們躲避戰爭的充足時間。
通常是在宣戰5天后,雙方才可以開始短兵相接;而一周之后,兩國-軍隊才能進行大規模會戰。
當然,這只是明面上的紳士行為,大革-命時期的法軍丟掉了這一傳統,要么就是踐踏中立國,要么是在宣戰前實施突襲。
至于普魯士人也不是什么好鳥,另一時空的1813年開始,就暗地里鼓動德意志各邦國反水,對法國實施不道德的偷襲;等到了二戰時期,納粹德國更是將“不宣而戰”,發揚的淋漓盡致。
安德魯之所以遵循傳統的交戰模式,那是他對歐洲各國的宣傳中,已將這場法普戰爭定性為“兄弟鬩墻”之爭。
當然,更大的因素,那是他對這場1798年法普決戰有了必勝的把握。唯一不能確定的,現在的法軍能否打破另一時空中,拿破侖皇帝在開戰之后的18天里,直通柏林的輝煌記錄。
來到法蘭克福北郊的棕櫚園小鎮,也就是法軍大本營駐地后,安德魯便在第二天,6月8日上午,接見了中普魯士方面軍,以及總預備軍中,所有(集團)軍一級的高級指揮官。
等到持續40分鐘的訓令結束后,安德魯也不留任何人吃飯,就將現場的10多位高級將領,全部打發到他們各自的戰斗崗位,養精蓄銳,準備迎接數日之后開啟的法普大決戰。
回到自己的臨時辦公室,剛一坐下,安德魯就收到軍情局的情報匯總,宣稱威廉三世已離開了波茨坦王宮,正朝著魏瑪公國行軍,估計會在10號左右,與布倫瑞克公爵的軍隊會師。
安德魯看了看桌面上的地圖,還拿著標尺比劃了一下,發現魏瑪與法蘭克福的直線距離不過200公里,行軍距離約300公里左右。
只可惜兩地之間沒有河流或運河連接,而且還要連續翻越黑森林山和圖林根林山,后勤補給不暢。否則,安德魯真會考慮那個“大傻子軍長”,旺達姆的建議。
動用兩到三個軍,以急行軍方式,繞過哥達與埃爾富爾,直搗黃龍,直逼魏瑪,一舉打垮布倫瑞克軍團,俘獲威廉三世及一干樞密院大臣,或許還有那位露易絲王后,直接結束這一場法普戰爭。
需要說明的,那個“大傻子軍長”的綽號,可不是安德魯冊封的。作為第一執政官兼最高軍事統帥,他早就脫離了這種低級趣味。
因此,旺達姆綽號的來源就有了兩種說法,
一個可能,來自旺達姆身邊的同僚,也就是各(集團軍)的軍長們。根本不用多想,安德魯第一個懷疑的人選,就是以尖酸刻薄著稱的圣西爾;其次就是與旺達姆有過直接沖突的蘇爾特。
另一可能,出自總參謀部,因為旺達姆習慣于沖鋒在前,代表各軍軍長們,冷嘲熱諷參謀部的那一群“娘兒們”。
因此,心高氣傲的紅褲子參謀們就在暗地,加封旺達姆一個“大傻子軍長”,也不是不可能。
當然,身為總參謀長的貝爾蒂埃,矢口否認上述的種種傳聞,一度還要求安德魯統帥能夠嚴查此事。
對于這種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安德魯自然是一笑而過。那是軍長們與總參謀部的不和,對安德魯而言,也不一定都是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