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時分,安德魯收到了佩里尼翁從“中普魯士方面軍”指揮所發來的電報,其麾下的圣西爾的第2軍,莫蒂埃的第5軍,蘇爾特的第8軍,內伊的第11軍,以及奧熱羅的第12軍,合計12萬兵力借助美因河作為補給點,已經移動到維爾茨堡和班貝格一線。
佩里尼翁所部的打擊目標,將是駐防于埃爾富爾與哥達附近的布倫瑞克軍團,以及駐防于耶拿與薩爾菲爾德一帶的霍恩洛厄軍團,上述普軍一共下轄有11個師,約9.3萬人。
等到了明天,也就是6月10日,“中普魯士方面軍”旗下的5個軍,12萬大軍,將變成2個行軍縱隊。
這其中:莫蒂埃的第5軍和奧熱羅的第12軍負責打頭陣,跨越圖林根林山的東側,向實施突破;
而圣西爾的第2軍與蘇爾特的第8軍,分別尾隨于第5軍和第12軍身后,隨時配合前方或側翼的友軍,進行支援作戰;
至于內伊的第11軍,被佩里尼翁作為方面軍的預備隊。
整個方面軍的五個集團軍,12萬兵力,形成“品字形”的三路大軍,為犄角之勢,可在緊急狀態時互相支援,配合作戰。
圖林根林山位于在威拉河和圖林根盆地之間。主要由斑巖等組成。整體呈現西北-東南走向。長約80公里,寬15到30公里。一般海拔400-500米,最高點貝爾山海拔982米。
圖林根林山的西北部山較高,樹木茂密,行軍非常不易,尤其是炮兵很難通行。而東南面山勢低矮,人口較稠密。
依照5月份,參謀們的實地偵察結果,在圖林根林山東面有兩個路況不錯,地勢平坦的礫石大道,可以從圖林根林山的南面直通北面的魏瑪公國。
那是此地的商業比較發達,人口稠密,南來北往的商旅車輛比較繁忙,因此沿途的城鎮處于自身利益,一直在負責養路工作。
參謀部確定,軍用馱馬可以比較輕松的拉動12磅和6磅的“大小安德魯炮”,甚至是總重量高達7噸多“勝利者”臼炮,及其它們的彈藥箱。此外,軍需補給車隊也可以隨行跟進。
因為備戰時間倉促,在整個山區東部道路間,普軍還來不及構筑比較牢固的防御陣地,只能留下少量部隊充當散兵,依托山區,丘陵、樹林、河流與湖泊進行層層的阻擊。
不過,這種山地叢林作戰,恰好是法軍霍斯山地旅的特長。1周前,安德魯已接受佩里尼翁的請求,命令霍斯把山地旅的一部調往中普魯士方面軍,支援友軍作戰。
不出意外的話,等到普魯士戰爭結束后,山地旅就將正式擴編城山地師,兵力從如今的6千,增加到1萬人左右。
當下,安德魯直屬的總預備軍的三個軍,8萬多人,部署于法蘭克福、哈瑙與蓋爾恩豪森一線,因為背靠美因河,根本不擔心補給問題。
目前,總預備軍看似在威脅東北方,直線距離80公里外的埃爾富爾與哥達附近的布倫瑞克軍團。
但這種可能性,別說普魯士人不相信,就連安德魯也清楚知道法軍主力不可能翻越,山勢陡峭,樹木茂密的圖林根林山西北部。
至于從北面150公里外的洪貝格方向,迂回繞過圖林根林山的西北部,也不是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