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說明的,這位默倫多夫元帥從未上過軍校,也沒接受過正規的軍事教育化教育,根本就是“草班野路子”出身。
一窮二白的默倫多夫數十年,一直就是跟著里德里希·威廉一世與腓特烈二世(腓特烈大帝)打出的帶兵經驗,打出的軍事素養。
他從不違背君主的指令,也不在乎自己面對的敵人有多少,但凡命令一到自己手中,那就一往無前的執行,勇敢的戰勝敵人。
以至于在普魯士軍隊中廣為傳唱的傳統軍歌,《腓特烈大帝》的歌詞之中,就有默倫多夫的名號。
不過,令貴族們嫌棄的,是身為普魯士高級指揮官的默倫多夫,居然連笛子都不會吹,更看不懂五線樂譜。
在腓特烈大帝時期,每次軍官們開始自娛自樂的時候,默倫多夫就傻兮兮的躲在后排敲打三角架,偏偏還容易出錯。
于是,默倫多夫就去為同僚們看管佩劍、軍刀與短槍等私人物品,以免被手腳不干凈的士兵或中下級軍官“順手了。”
就是這樣一位作戰勇猛,忠心聽話的默倫多夫,深受歷代君主的喜歡,繼而超越了同時代的將軍,躋身成為普魯士元帥,也是柏林宮廷永遠的座上賓。
因為霍恩索倫家族內部,有一句傳聞是腓特烈大帝留下名言,“但凡默倫多夫身處的地方,哪里就不會出現兵痞與小偷。”
然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與變老,默倫多夫元帥身上的力量日漸衰減。而且多年出入宮廷去享樂生活,也破壞了他那天生的堅強性格……
當威廉三世決定“主動開啟”與安德魯法國的戰爭之際,這位服務了四代普魯士君主的老元帥,很是委婉的表達了自己的反對意見。
與布倫瑞克公爵和霍恩洛厄親王一樣,默倫多夫元帥雖然年邁,但也深知現在的普魯士,壓根就不是法國的對手。
包括默倫多夫在內,絕大部分的普軍高層認定這一次法普戰爭的內在性質,根本就是霍恩索倫家族中正統派與旁系派的內斗。
所以,在一些元帥將軍們看來,與其將兩個歐洲大國卷入無休止的戰爭,還不如讓安德魯與威廉三世兩人,直接在法普邊境上拔槍決斗,來決定普魯士王位的最終歸屬。
也是基于此,默倫多夫元帥一度借口自己年老體弱,無法擔當威廉三世的軍事總顧問,陪同君主南下魏瑪,與安德魯法國決戰。
威廉三世自然不會放走默倫多夫,一番溝通之后,推辭不得的老元帥不得不選擇擔當西線的指揮官,在漢諾威駐防,抵御來自魯爾公國方向的法國-軍隊。
至于漢諾威防線到底能抵抗多久,那就要坐等南線魏瑪的戰事了。默倫多夫已經認定,普法之戰的最終結果會出現在俄軍到來之前,也就是8月份的時候。
屆時,如果是威廉三世占據了戰場的主動,那么默倫多夫軍團依然就是漢諾威防線的銅墻鐵壁,不讓法國人進入北德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