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的,這位臨時執政官就立刻頒布了第二道法令:但凡貴族本人及親眷,或是沒派農奴,在規定時間里前來報道參軍,一律將被視為叛國者,將無條件沒收其土地,釋放所有農奴與半農奴……
也是數十萬“施拉赤塔”的存在,令波蘭的土地改革舉步維艱。然而,安德魯是法蘭西的執政官,不是波蘭執政官。對于這些“牽一發動全身”的社會頑疾,他沒興趣花大氣力幫助波蘭解決。
事實上,安德魯最厭惡的,是那些破壞社會穩定的“激進分子”。這就是法國執政官一開始,就竭力支持巴爾斯等人打壓波蘭的雅各賓派,防止這些激進的“革-命者”胡亂效仿法國大革-命時期,那些不合時宜的做法,不顧一切的亂搞土地改革,繼而將大量的波蘭小貴族們推到俄國人那邊。
秉承老祖宗的“治大國若烹小鮮”的智慧,在對俄國戰爭結束之前,安德魯需要一個穩定的,團結的,富裕的波蘭,一個能為前線戰爭輸送足夠的兵源,還有豐富軍需糧秣的波蘭。
誰敢要破壞,那就送誰走。
如果柯斯丘什科不是在波蘭軍民中的威望太高,安德魯早就下令軍情局,效仿之前對待皮什格魯與奧什那般,死得不明不白。
即便如此,波蘭的雅各賓派份子還不少。
出身卡托維茲市的波蘭部隊指揮官,雅各賓派的支持者,約瑟夫·赫沃皮茨基將軍并沒有選擇在大波蘭地區,與普魯士軍隊作戰,也沒有響應維比茨基特派員的號召,將麾下的軍隊主力,集結到波茲南,而是帶領了2萬軍隊,擅自向普魯士的西里西亞發動進攻。
需要說明的,這名赫沃皮茨基將軍麾下的士兵,大部分為剛剛招募的自衛軍、民兵與農奴,這些人幾乎沒有接受過嚴格的訓練,更沒有任何的實戰經驗。
與此同時,負責西里西亞防務的普魯士將軍哈恩,是一名經驗豐富的戰地指揮官,在借助偵察騎兵了解到波蘭軍隊真正戰斗力之后,便采取了誘敵深入的策略,最終在西里西亞首府,卡托維茲城下圍殲了這一支波蘭入侵者,就連赫沃皮茨基將軍也負傷被俘。
卡托維茲之戰的慘敗,令還在馬格德堡的安德魯統帥大為光火。
6月20日,他以法軍最高統帥的名義,直接給勒費弗爾下達了命令,讓他的兵團放棄原有計劃,直接進軍西里西亞,盡早迫使哈恩投降。
25日,哈恩指揮的普魯士軍隊,在與勒費弗爾兵團兩度交鋒后,損失慘重,最終于28日下午,選擇了投降。也是在當日,被俘的波蘭將軍赫沃皮茨基在卡托維茲城的醫院里不治而亡。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