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到安德魯獲悉此事后,就頭疼不已,那是軍情局方面已通過不同途徑,核實了“奧維茨慘案”的真實性。
作為一名心智成熟的政客,安德魯第一時間就是痛罵那個波蘭自衛軍上尉,以及他的上司,居然沒把屁股擦干凈,將一件人神共憤的事情搞得全歐洲都知道了。
至于下一步,安德魯就只能讓自己身邊的近衛軍團(憲兵),組織一個軍事法庭,公開審理這一起平民屠殺案。
從一開始,安德魯給參與審判的軍事法庭的法官們定下了一個基調:首先:發布開槍命令的波蘭上尉必須死;
其次,在現場執行屠殺命令的軍官也必須死;
此外,所有開槍的士兵,將依照十抽一的德意志法則予以處決10%,其他的士兵送到喀爾巴阡山服苦役,在當地開采巖鹽5年。
至于“奧維茨慘案”中,拒絕執行屠殺令的軍官和士兵,但在法庭上拒絕作證的官兵,一律以“不榮譽”方式強行退役……
事實上,這些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安德魯成功借助“奧維茨慘案”,將“不利化為有利”,成功解決了一個困擾自己的大難題。
這就是波蘭走廊,也叫做但澤走廊問題。18世紀中期之前,在東普魯士和西普魯士間、沿維斯瓦河下流西岸有一片長約百余公里的地帶,屬于波蘭出波羅的海的通路,稱為“波蘭走廊”。
事實上,波蘭走廊在15世紀至18世紀曾經是波蘭王國的一部分(1453年、1466年與1772年),直至波蘭被普魯士瓜分。
依照慣例,“波蘭走廊”與但澤城,毫無疑問應該歸還給波蘭,然而普魯士在波蘭走廊,尤其是但澤一帶苦心經營了數十年。
一旦全部交給了波蘭,對于自己的大兒子,奧古斯特大公未來登基普魯士國王的寶座,會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但如果不歸還波蘭走廊給波蘭,麻煩或許更大,會嚴重挫傷安德魯的政治信譽。
等到“奧維茨慘案”的消息傳來,安德魯在發過一頓火之后,也開始將此事“化腐朽為神奇”,他以捍衛人道主義為宗旨,宣布將波蘭走廊與但澤(波蘭語,格但斯克)為“自由市”,交由法國代管20年。
等到20年之后,當地居民將以投票方式來決定波蘭走廊的歸屬。
由此,波蘭沒有了獨立的維斯瓦河的出海口,而普魯士的國士依然也被分成兩個不連接部分。
不過,無論是波蘭人,還是普魯士人,他們可以在得到法軍駐軍管理部門的允許后,在波蘭走廊上自由通行。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