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世界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這是安德魯執政官在法國外交例會上的一句口頭禪。
至于原話的出處,那是另一時空的19世紀中晚期,兩任英國首相兼保守黨領袖,肯斯菲爾德伯爵,本杰明?6?1迪斯雷利。
只是這種“回旋鏢”打回來的時候,有時會直接打到安德魯的臉上。作為一名成熟的政客,疼到是無所謂,他的臉皮厚實無比,主要是有些尷尬。
3、4月間,第八次俄瑞戰爭的第一階段,在瑞典與芬蘭聯軍的堅壁清野、誘敵深入的有效戰略之下,俄國遠征軍在經過長達5周的鏖戰后,最終以慘敗告終。
是役,俄軍多克托洛夫軍團的5萬人,僅有2萬活著退出了卡累利阿地峽,回到俄國境內,就連俄軍指揮官多克托洛夫也重傷不治。
俄國-軍隊那糟糕的戰斗表現,讓俄國沙皇遭遇到全歐洲君主們的冷嘲熱諷。更為糟糕的,因為俄瑞戰爭的慘敗,積極推動這場戰爭的保羅一世沙皇,開始面臨著一次嚴重的統治危機,極有可能被暗地集結起來的軍政反對派們推翻。
好在是俄國皇后成功說服了丈夫保羅一世,從一干公里外的基輔那邊,調來了蘇沃洛夫和他的南方軍團,星夜趕赴圣彼得堡,及時化解了一場沙皇的政治危機。
此外,作為小老弟的安德魯,也非常乖巧的向老大哥保羅一世,伸出了援助之手。
新上任的法國駐俄大使克拉克,在圣彼得堡王宮里,向驚魂未定的俄國沙皇送上了一份禮物。
那是共和國執政官已接受俄國-軍方購買大宗軍火的請求,其中就包括法國制造的30門“勝利者”臼炮,還有2萬支嶄新的法制前裝線膛槍,以及配套的彈藥和維護工具,等等。
而作為回報,保羅一世否決了俄國樞密院一干顧問大臣提出的,要求法軍全部從奧地利撤軍,并恢復神圣羅馬帝國的最后通牒。
然而,克拉克大使在發給法國執政官的秘報中宣稱,安德魯的那位“好大哥”保羅一世,并非否決,而是暫時擱置了大臣們的議案。
換言之,俄國沙皇很有可能是等到與瑞典的戰爭結束,繼而騰出手來,然后將調轉槍頭,與安德魯法國“掰腕子”。
可以說,當法國滅亡了存在近九百年的神圣羅馬帝國,并肢解了龐大的哈布斯堡王朝,使得法蘭西的勢力在歐洲顯得一家獨大,也令一大批頭腦清醒的俄國貴族,尤其類似蘇沃洛夫元帥這樣的高級軍官們,內心中有了一種強烈的危機感。
基于此,原本就只能是在暗地里運作的法俄同盟,這種“塑料般”的兄弟友誼,正一步步的走向終結,而兩國的矛盾開始變得不可調和。
對此,安德魯也算是比較清醒。
而這,也是法國執政官將科蘭古侯爵,從常駐俄國大使的位置上換下來,并讓記者出身,更有政治敏感性的克拉克前往圣彼得堡,監視保羅一世的一舉一動。
等到今年5月,保羅一世任命蘇沃洛夫元帥為總指揮,率領俄軍開啟第二次遠征瑞屬芬蘭總督區的時候,安德魯已經確定,一旦俄瑞戰爭結束,那么法俄之間的矛盾就將擺在案臺之上。
因為在此刻,法國及盟友的4個方面軍,數十萬大軍,已盡數被動員起來,即將開啟對普魯士的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