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以前的“弗蘭茨二世”已經改了名號,從曾經的神圣羅馬帝國皇帝,降級成為了奧地利王國的國王,“弗蘭茨一世”。還是在征求了安德魯的允許,奧地利大公國才升級為奧地利王國。
1797年,在經歷長達兩年的安德魯法國與哈布斯堡王朝的戰爭,宣布戰敗的弗蘭茨二世不得不接受了,由“征服者”單方面提出的,屈辱的,一攬子和平方案。
當年的11月10日,法奧兩國的實際統治者,安德魯和弗蘭茨二世,于維也納郊外的美泉宮里,簽署了一份意在徹底結束法蘭西與奧地利戰爭的《維也納和約》,亦稱《美泉宮和約》。
依照上述和約規定,弗蘭茨二世必須無條件的解散神圣羅馬帝國,并主動放棄神羅皇帝的頭銜。
于是,教皇利奧在圣彼得大教堂,為那個法蘭克王加冕之后1600年;凱撒在法薩羅戰役勝利之1800多年后,歐洲歷史上“最古老、最神圣的制度”傾覆了,神圣羅馬帝國的末日來臨。
不僅如此,哈布斯堡王朝也不得不放棄了,包括但不限于尼德蘭、萊茵蘭,以及德意志與意大利的所有諸侯領地。
其中,奧地利還將蒂羅爾伯國的三分之二領地“賣給”了巴伐利亞公國。而捷克(波西米亞)、斯洛伐克,以及匈牙利等地,已經被法軍接管,在法國指導下,走上民族獨立與和平建國的道路。
至于自1772年,也就是奧地利第一次和第三次參與瓜分波蘭以來,所占領的全部波蘭領土,交還給以巴爾斯伯爵為首的克拉科夫臨時政-府……
在1796年戰爭開始的時候,安德魯打算徹底解決掉哈布斯堡王朝,包括將奧地利大公國分割給巴伐利亞、威尼斯、薩克森、捷克、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等國,未來的奧地利僅保留維也納城及周邊百余公里范圍內,形成一個絕對中立的,人畜無害的小公國。
等到1797年,哈布斯堡戰爭行將結束之際,普魯士、俄羅斯兩國的外交官受各自君主指示,向安德魯法國發來外交照會,要求安德魯停止針對奧地利大公國那種野蠻無禮,毫不留情的肢解。
安德魯也是“聞琴而知雅意”,一方面,他指派共和國的外交部長巴泰勒米,與俄普兩國的外交官大打口水戰,發出各種抗議;
另一方面,安德魯允許弗蘭茨二世以“奧地利皇帝”的名義,退而統治他唯一的領地,奧地利大公國,還有南部巴爾干半島的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與塞爾維亞三地。
但在1798年初,弗蘭茨二世接受了一位“法國友好人士”的建議,沒有接受“奧地利皇帝”的尊貴稱號。
在致信安德魯,等到這位“太上皇”同意后,弗蘭茨二世將奧地利大公國,與南部巴爾干半島的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與塞爾維亞等地合并在一起,形成了奧地利王國。
就這樣,弗蘭茨二世變成了弗蘭茨一世,成為第一任的奧地利國王。至于那位法國友好人士,就是法國駐奧地利使領館的一等秘書克萊爾,而他的前一個身份,就是法蘭西第一執政官的私人秘書。
在克萊爾的幫助下,國內的財源已盡枯竭的奧地利王國成功在今年4、5月間,以海關關稅作為擔保,獲得了法蘭西銀行的政治性低息貸款,從而向安德魯法國支付了第二筆價值3億法郎的賠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