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上所述,如今奧地利擁有的斯洛文尼亞、克羅地亞與塞爾維亞等領土,基本都是在哈布斯堡王朝鼎盛時期,也就是18世紀早期,歐根親王統帥奧地利軍隊期間,從奧斯曼帝國那里奪取的。
而1735至1739年,1788至1790年期間的兩次“奧土戰爭”,奧地利方面并沒有擴充多少疆域,更多的也只是收復了之前的失地。就連貝爾格萊德在幾度占領后,最終“還給”了奧斯曼土耳其。
等到哈布斯堡王朝的神圣羅馬帝國,變成了如今的奧地利王國,人口僅有七、八百萬,總兵力還不足3萬。如此的孱弱國力軍力,別說南下攻城略地,或許還無法抵御奧斯曼土耳其邊防軍的進攻。
好在1787到1792年的俄土戰爭,也就是第六次俄土戰爭中,俄軍在陸戰和海戰中都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導致奧斯曼帝國的元氣大傷,以至于數年間在巴爾干半島上只能采取被動防御。
1796年,在收到法國盟友要求側擊哈布斯堡王朝的要求時,奧斯曼帝國蘇丹塞利姆三世選擇了推脫;1798年,塞利姆三世再度拒絕了法蘭西執政官的要求,尋找各種借口不愿意向俄國宣戰。
不久之前,在拿破侖大使向土耳其蘇丹提出,法國想購買或租用西奈半島,并開鑿蘇伊士運河的時候,塞利姆三世同樣加以拒絕,甚至宣稱“帝國疆域雖然遼闊,但沒有一片土地是多余的。”
在被后世“歐洲病夫”連續忽悠了3次過后,安德魯心中自然升起了無明業火。盡管在當下,急于應對俄羅斯進攻的安德魯,暫時還無暇反擊奧斯曼帝國和塞利姆三世,但指派奧地利給土耳其人添添堵,還是可以的。
只是這樣一來,安德魯就必須要考慮重新武裝奧地利,以及提前釋放大批奧地利軍官,還要將其正規軍數量恢復到五萬人,甚至更多。
對于一貫謹慎的安德魯而言,他自然不愿意輕易做出這個決定,執政官需要對弗蘭茨二世,哦不,是弗蘭茨一世進行一個“小測試”。
為避免“誅而不教”,安德魯讓自己的前任秘書,現如今的法國使領館的一等秘書克萊爾,借助“克麗絲小姐與科赫少校特赦事件”,獲得了奧地利人和弗蘭茨一世的好感。
也在克萊爾的幫助下,奧地利比較容易得到了法蘭西銀行的巨額貸款,經濟也開始有了復蘇的跡象,正一步步贖回被法國占領的奧地利領土。
在普魯士戰爭爆發之前,安德魯從多瑙河方面軍那邊抽調了三分之二以上的兵力,僅有留下蘭德爾指揮的法國第13集團軍,以及巴伐利亞、符騰堡和巴登為主的支援軍團。
為此,來自前哈布斯堡王朝的附庸國,包括匈牙利、捷克(波西米亞)、斯洛伐克、倫巴第、威尼斯與托斯卡納組成的多國部隊,接替了法軍,對新成立的奧地利王國實施監視。
一旦有任何的風吹草動,蘭德爾的13軍與南德支援軍團,就會沿多瑙河東進,再度威逼,甚至是占領維也納。
好在這種糟糕情況并沒有發生,弗蘭茨一世依然老老實實的守在美泉宮,和妻子兒女們享受天倫之樂。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