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在剛才,法蘭西執政官吃撒鹽面包的粗魯手法,恰好就是波蘭歷史上最后一位英明君主,約翰三世·索別斯基(揚·索別斯基)。
索別斯基國王是以優秀的軍事指揮才能而知名,特別因“1683年維也納之戰”的勝利,而廣受波蘭人民的敬愛,并成為基督世界的英雄,被羅馬教皇譽為“基督教的救星”,奧斯曼人稱其為“利奇斯坦雄獅”。
但對于很多波蘭貴族而言,他們記住更多的,是有關索別斯基國王的另一個著名事件。
那是在霍奇姆戰役的前一天,前任國王維希尼奧維茨基在利沃夫去世,波蘭王位空缺。
得知上述消息的索別斯基,立即中止作戰,火速趕回華沙,他直接派遣6干名士兵包圍與監督議會。
隨后,經過其法國籍妻子瑪麗·卡西米爾的活動,得到了法國“太陽王”路易十五的鼎力支持,索別斯基最終于1674年5月21日成功被選為波蘭國王,稱揚三世·索別斯基。
從拯救波蘭的角度上來說,波蘭貴族們并不介意由一位外國友人,尤其是法國人來擔當波蘭國王。
事實上,招人病詬的“自由選王制”及“自由否決權”的做法,原本就是波蘭兩百多年來的政治傳統。
雖然保障了貴族間的民主,也保持了大小貴族的特權,并可以駕馭國王,但弊端也非常明顯,導致了波蘭的中-央政權長期瀕于癱瘓,是波蘭聯邦從鼎盛時期,迅速走向衰落的一個重要因素。
如今的安德魯,不僅擁有了超越“太陽王”路易十五的權勢,還在法國培育了包括巴爾斯伯爵、波尼亞托夫斯基親王、東布羅夫斯基、維比茨基等一大批,忠心耿耿的波蘭追隨者,
盡管安德魯已在巴黎、維也納、柏林等公開場合,無數次的發表過政治聲明,不會眷戀任何一個歐洲國家的君主之位;
盡管剛剛新鮮出爐的《1798年憲法草案》,已經規定未來的波蘭國王為“虛君制”,并不享受立法、行政與司法的權力。
然而,沒有人會天真的相信一位政客的誓言,因為他隨時可以找出一大堆的合理說辭,來推翻自己之前的承諾。而在這方面,無論是索別斯基,還是路易十四,干得也不少。
想到這里,很多人將目光投向不遠處的波蘭南方軍團的副司令,兼華沙衛戍司令,扎容契克將軍。在當下,這位波蘭將軍擁有2萬華沙守軍的指揮權。
雖說法國執政官的近衛第一軍,在接管受傷的東布羅夫斯基的指揮權后,已在塞羅茨克城下聚集了8萬人的強大軍隊,但這一支法波聯軍,至少在短時間內,不會越過維斯瓦河,向華沙進攻。
想到這里,一些政治立場傾向俄國,內心也不喜歡傲慢自大的法國執政官,前來干涉波蘭事務的保守貴族,在一番低聲交談過后,他們決定在今晚邀請扎容契克將軍,到郊外某個莊園里聚一聚,小酌幾杯。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