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奧爾什丁開始,浩浩蕩蕩的歐洲10萬大軍(號稱30萬),一路向東,直至行進到科爾諾。此地距離俄國邊境的涅曼河,僅有兩、三天的路程,安德魯這才下令停止行軍。
第二天上午,安德魯依照慣例,他在科爾諾鎮郊外,一座由工兵臨時搭建的展演高臺,公開表彰了參演部隊中的22個優秀團體,以及八百多名優異個人,授予錦旗,晉升軍銜,頒發獎金。
隨后,參與演習的各路集團軍,就在軍長們帶領下,回歸所屬的方面軍作戰序列,“各回各家,各找各媽”。
事實上,安德魯親自擬定的這一場,目的是以“夸耀法蘭西強悍武力”的軍事巡游計劃,原定方案是打算帶著這支“號稱30萬”的歐洲大軍,進駐涅曼河的下游,與立陶宛接壤的塞伊內要塞。
等到那個時候,聯軍最高統帥安德魯會在要塞里面,得意洋洋的修書一封,并派人送到干里之外的圣彼得堡,交給依然待在夏宮或皇村的保羅一世,盛情邀請昔日的“老大哥”,俄國沙皇“會獵”于涅曼河。
然而,各種意外頻繁發生,導致這位法軍最高統帥,不得不提前下令結束這一場虎頭蛇尾的軍演。顯然,大軍行軍的問題多多。
從奧爾什丁出發沒有多久,一場突如其來的猛烈暴雨,襲擊了波蘭的東北部地區,包括馬祖里省與波德拉謝省的大部分。
而更加糟糕的,是接下來的三天里,這種持續不斷的降雨,已經給法軍與歐洲仆從軍,都帶來了災難性后果。
盡管這只是一場非戰斗狀態下的正常行軍,但這場大暴雨令10萬軍隊舉步維艱。從奧爾什丁通向塞伊內要塞的道路上,龐大的軍隊與補給車隊都亂作一團。
即便是道路已經變得泥濘不堪,無法通行,但車夫們依然被要求繼續鞭打馱馬與牛,因為行動延遲會被上級判罰。于是僅僅3天的時間里,因勞累過度而倒下的運輸牛馬,竟然超過了五分之一。
非常幸運的,這是在盟友的波蘭境內,聯軍補給隊的耽擱和損失,并沒有給軍隊和士兵帶來太多的困難。
那是法軍統帥部里面,有不少波蘭籍的聯絡官。于是,法軍可以非常容易的,從經過的波蘭莊園那邊,隨時隨地獲取大軍想要的糧秣供養。
至于這些向10萬大軍提供了無數糧秣酒水的種植園主,可以從波蘭臨時政-府那邊獲取補償。只是巴爾斯內閣掌握的黃金也不多,只能補償給莊園主各類“逆產”的優先購買權,以及部分優惠。
所謂的“逆產”,就是波蘭各地政權(特派員制),沒收的普魯士(波森大公國)移民,或是類似“扎容契克賣國”集團成員的土地莊園,作為國家建設發展的重要資金來源。
顯然,指揮官與軍事參謀們知道,一旦越過了涅曼河,這種在波蘭境內,雙方或三方都比較愉快的征糧方式,將無法繼續推廣。
完全可以預測,隨著法軍進入俄國內陸,食物短缺問題自然浮出水面,導致軍紀渙散,部隊四處劫掠。毫無疑問的,那些本應被法軍解放的立陶宛人將會遭到惡劣對待。
更為麻煩的,是立陶宛境內水源短缺,大軍過后,很容易遭到污染。依照流行病的觀念,一旦食物和飲水出現了嚴重問題,會導致軍中發生痢疾、傷寒等瘟疫的情況,會急劇增加。
等到傷病員大量出現的時候,基本上被留在行軍途中的臨時醫院里,也就是附近的俄國農場里面,估計每周會有成百上干人死于環境骯臟、食物不足和物資短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