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安德魯的“大凱旋式”
時不時的開展一些群眾喜聞樂見,且參與者眾多的群體文娛活動,向來就是安德魯執政官,取悅于巴黎市民的一種常規手段。
這其中,第一執政的“凱旋式”儀式,格外受到數十萬巴黎民眾的熱情追捧。
安德魯公開承認,法國的“凱旋式”儀式,源自古羅馬共和時期的制度,始于前509年左右。毫無疑問的,舉行這個儀式是羅馬人軍事、政治生活中驚天動地的大事、舉國歡騰的盛大節日。
盡管法國大革-命有激進的反傳統傾向,但在另一方面,革-命者在表達與過去決裂的意愿時,又經常向傳統尋求榜樣。
安德魯曾描述這種現象形容為“倒退著,走向未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大革-命是最后一場“古今之爭”。
不過,以拉法耶特、布里索、丹東、馬拉、羅伯斯庇爾等革-命者的“倒退”是有目標的:當他們的眼光投向過去時,關注的不是迎合舊制度,而是作為光輝榜樣的古典時代。
事實上,法國的啟蒙思想家們大都是偏愛古希臘和古羅馬,尤其是后者,并利用古典作品來宣揚改革精神,繼而批判眼下社會制度的野蠻落后。
毫無疑問,安德魯也非常喜歡歷史上,那個第一次將整個地中海圈定為內湖的古羅馬,無論她是共和,還是帝制。
投其所好,每當共和國的第一執政官凱旋而歸之際,德高望重的元老院院長都要組織兩院議員們,還有高等法院的大法官,以及巴黎的各級政-府官員出來迎接,
至于那數十萬喜歡看熱鬧,并參與重大事件的巴黎市民,更是會積極主動的夾道歡迎。一時間萬人空巷,蔚為壯觀。
古羅馬舉行凱旋式的制度,不僅褒獎了軍功,頌揚了國威,還激發將士在戰場上建功立業的雄心。這對羅馬共和國對外擴張一再取得勝利,是起了相當大的作用。
而法蘭西執政官效仿這類“凱旋式”游行,目的也在于此。
通常,這種慶祝儀式會依據戰爭勝利的重大意義,延續一天或者數天不等。從1795年以來的最隆重儀式僅三次:
第一次是在1795年,安德魯平息了旺代叛亂,還圍殲了在布列塔尼半島實施登陸的保王黨軍隊,捍衛了共和國;
第二次則在1797年,那是安德魯法國經過兩年的戰爭,最終徹底肢解了歷史悠久的哈布斯堡王朝;
第三次在1798年,安德魯麾下的歐洲聯軍,以摧枯拉朽之勢征服了普魯士,還打敗了東方的俄羅斯。
在上述的快樂日子里,巴黎民眾基本上都要徹夜狂歡3到5日。
至于這種大“凱旋式”的內容主要有兩項:一是列隊入城游行,二是通過凱旋門,前往戰神廣場與圣賢祠,舉行國家獻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