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795年初開始,已成為共和國宣傳喉舌的《費加羅報》,正式成為一張每日發行的日報。一年之后,安德魯在新聞界的老朋友,記者克拉克被任命為《費加羅報》的主編。
依照第一執政的最高指示,克拉克重新奠定了該報的基調,即根植于巴黎文化土壤之中,目標讀者群是巴黎乃全法國的知識階層。
克拉克雇傭了大量優秀的編輯人員,并開展了徹底的改革,包括創建常設專欄,重新培養忠實讀者;報道簡明新聞、增設訃告欄目和讀者來信欄目。
此外,克拉克創立了著名專欄《回聲》,該專欄為《費加羅報》贏得了巨大的成功。《回聲》熱衷文字游戲,介紹奇聞軼事,有時甚至以披露秘聞為樂。
需要特別說明的,所謂披露秘聞,通常都是第一執政或是他的“大秘”貢斯當,借用筆名“管殺不管填”親自下場爆料。
毫無疑問的,這些積極的改革,及有趣的欄目,都給讀者留下了《費加羅報》以為公眾服務為己任、值得信賴的印象。
不過區區三五年的時間,憑借火車、輪船、電報,還有印刷等新技術的迅猛發展,《費加羅報》在法國各地,乃至歐洲各國的發行量,已經突破了60萬份,其訂戶的總數也能達到20萬之眾。
如今的《費加羅報》不僅僅是法國,而且還是全歐洲,也許還是全世界發行量最大,訂戶量最多的新聞類綜合報紙。
在今年5月的時候,也就是博馬舍腦中風的彌留之際,安德魯借用倫巴第國王(路易斯)的名義,賜予了這位法國歷史上最偉大的劇作家,其最鐘愛的意大利私生子薩卡,一個尊貴的伯爵頭銜。
在某種程度上,與其說《費加羅報》是共和國的對外宣傳喉舌,而不如說是專門為第一執政服務的專屬報紙。
嚴格來說,1792年10月,從國民公會時期,確切的說是從“布里索派”執政開始,一直延續下來,是由《法國公報》改造而成的《共和國報》,才是法蘭西最重要的官方報紙。
所以,在安德魯-弗蘭克從救國委員會的“第一委員”,成為共和國的第一督政官之前,《共和國報》在法國政治新聞刊物中,始終處于老大哥的地位。
或許是安德魯非常厭惡一些政敵,曾借用《共和國報》對自己的大肆抨擊,所以成為第一執政后,安德魯就大力扶持自己名下的《費加羅報》,令其作為他本人,以及整個督政-府的官方喉舌。
如今的《共和國報》依然存在,也屬于共和國撥款資助的官方報刊,每年從法國政-府那里獲得資金,比起《費加羅報》還要多。但這個時期的《共和國報》,其發行量和影響力已經大大縮水。
數月前,克拉克接替了巴泰勒米,成為外交部的一把手后,這位新聞出身的新任共和國外長,在征求了安德魯的同意之后,隨即將《共和國報》收入囊中,并打造成為外交領域的專屬官方媒體。
《巴黎日報》是法國出現的第一張日報,在1777年元旦,由印刷商科朗塞和化學家卡德?6?1沃創辦。
該報雖經批準出版,但無法與《法國公報》(也就是后來的《共和國報》)等特許的報刊,在政治新聞方面競爭。
它主要是為社會生活服務,刊登一些實用資料和瑣屑傳聞。無論如何,這在法國新聞史上是一件重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