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則,埃及的馬木魯克軍閥聯盟,是絕不會“越雷池一步”,對奧斯曼帝國的統治者產生絲毫不敬。
當然,安德魯之所以將中東當作跳板,除了地緣政治的目的外,還有貿易與經濟上考慮,一個是恢復古蘇伊士運河,為將來開鑿新的蘇伊士運河做前期準備;
至于另一個,是為了阿拉伯半島與波斯灣的石油。事實上,安德魯已自掏腰包,將這一大片“不毛之地”劃為自己的私產。
在1797年之前,法國在印度洋只擁有兩處被承認的殖民地,波旁島(留尼汪島)與法蘭西島(毛里求斯島)。
至于法國原來在印度所擁有的屬地,位于科羅曼德爾海岸的本地治里、馬赫島、卡里卡爾、昌德納戈爾等地,以及法國在印度的雅納昂、蘇拉特和另外兩個小地方的代理商行,均已被英國奪走。
顯然,靠著距離印度次大陸過于遙遠的兩片小地盤,看來是不大可能建立起一個穩定的殖民地結構的。
1797年,作為法蘭西執政官的摯友之一,塔里安抵達了埃及,隨即就任法國駐開羅使領館的總領事。在此之前,安德魯已經在謀劃租借西奈半島,圖謀重建“古蘇伊士運河”,繼而打通一條從印度洋、阿拉伯海、紅海,連接地中海的國際性航道。
抵達開羅不久,這位總領事塔里安就派出了兩撥勘測隊,在當地人的帶領下,考察西奈半島、古蘇伊士運河及紅海沿岸。
與此同時,法屬印度洋私掠艦隊指揮官,敘爾庫夫海軍中將已派人趕赴紅海與北印度洋一帶的赫嘎達、蘇丹港、馬薩瓦、吉布提、索馬里半島、索科特拉島等地,為先遣勘測隊,從當地領主那里租用了補給港口。
至于奧斯曼軍隊,埃及馬穆魯克軍隊以及游牧部落(貝都因人)的戰斗力,安德魯一點都不擔心。那是從18世紀到21世紀,中東各地的軍隊永遠都是那么的孱弱不堪。
自從法屬海外軍團被“收歸國有”后,安德魯就讓西奈半島第一任總督貝特朗將軍,為執政官本人私下招募了一支秘密武裝。
對此,安德魯的目的簡單明確,就是在無法用錢買下阿拉伯半島與波斯灣一帶領地的時候,那就直接動用武力來占領之。
當然,安德魯的野心還不止于此,除了要積極圖謀被英國人視為禁胬的印度次大陸之外,他還想要染指東南亞,以及澳大利亞和新西蘭。
在安德魯的授意下,塔里安從歐洲各國招募了大量的測繪學家、地質學家、動植物學家、氣象學家、冒險家及醫生等。
這些人最終在埃及的首府開羅集結,然后前往紅海北岸,分別乘坐3艘由武裝商船改造而成的“巴拉特號”、“希望號”和“探索號”科考船,進入印度洋。
其中“巴拉特號”主要在印度次大陸海域及非洲東部的馬達加斯加島、法蘭西島(毛里求斯)進行考察。巴拉特指的是婆羅多,其引申意為“尋找光明與知識的人”。
至于“希望號”和“探索號”在進入印度洋后,繼續向東南方向航行,它們的考察目的是東南亞島嶼,澳洲和新西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