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名叫菲爾德?6?1托克的愛爾蘭人,原本是在法國海軍中服役的愛爾蘭籍水手。數年前,菲爾德被軍情局吸收,后以水手身份前往荷蘭謀生,并一直在老萊克勒船長的雙桅走私船上干活。
僅僅兩年時間,這個愛爾蘭人憑借著自己的聰明才智和不懈努力,從普通水手做到商船大副。
作為“毒酒行動”的一部分,那個與眾多英國高官關系密切的倫敦商人莫雷爾,會被軍情局作為政治誘餌而犧牲掉。只是這項計劃一不小心被萊克勒船長察覺。
毫無疑問,萊克勒船長是個經驗豐富且心思縝密的人,他開始對菲爾德的行為產生了懷疑,并暗中進行調查。不得已,菲爾德只好精心策劃并制造了一場意外事故,將老船長送到海底安葬。
那是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海浪洶涌,狂風呼嘯。菲爾德趁著混亂,巧妙地將一根松動的桅桿推向了萊克勒船長,老船長躲避不及,被重重地砸中頭部,瞬間失去了生命。
至于這艘名叫“北海女神號”的走私船,所有水手都已被愛爾蘭人秘密發展成為情報部的外圍人員。
數天之后,位于白廳街4號的倫敦警察廳(蘇格蘭場)得到了一條極為可靠的線報,有英國商人在首都市區公然販賣走私而來的高檔法國紅酒。
這條線報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引起了警察廳的高度重視。他們迅速組織了力量,準備對這個走私團伙展開調查和抓捕行動。
等到黃昏時分時,夕陽的余暉灑在倫敦的街道上,給這座城市披上了一層金色的外衣。“姍姍來遲”的倫敦軍警成功包圍了名叫莫雷爾的倫敦商人在金絲雀碼頭的秘密倉庫。軍警們荷槍實彈,神情嚴肅,仿佛即將面臨一場激烈的戰斗。
臨近傍晚,當全副武裝的兩百多名軍警一同沖進這個走私倉庫,卻最終發現里面空無一人,而走私頭目莫雷爾本人已經服毒自盡。倉庫內一片狼藉,一箱箱的紅酒散落一地,仿佛在訴說著這里曾經發生的一切。軍警們面面相覷,心中充滿了疑惑和不解。
第二天,《泰晤士報》上刊登了一位以“正義之聲”為署名的匿名者發來的消息,宣稱倫敦警察廳與港務局為掩蓋泰晤士河上的走私犯罪事實,提前將大走私商人莫雷爾干掉,還偽裝了自殺現場,已達到殺人滅口罪惡目的。
這條消息猶如一顆石子投入了平靜的湖面,激起了千層浪。公眾們紛紛對警察廳和港務局的行為表示憤怒和不滿,要求徹查此事。
此外,這個爆料者還在文章結尾中暗示,英國內閣成員中某位德高望重,權勢極大的大臣,也參與到奸商莫雷爾的“法國紅酒走私案”。
這一暗示更是讓整個事件變得撲朔迷離,引發了社會各界的廣泛猜測和討論,導致英國政-府的公信力受到了極大的挑戰。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