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上議院依然保留著否決和中止,有權審查或是無限期拖延議會下院的決議案,但在現實中,這種權利通常都不大管用。
因為下院內閣只需要輕輕搖晃一下手中的財權,那些可憐兮兮的貴族老爺們,就會像寵物狗一樣搖頭擺尾的討好議會下院。
這背后的原因頗為無奈,自從新興商業貴族和大布爾喬亞成功掌握著大英帝國的財富之后,反倒是不思進取的傳統貴族一個個都窮得叮當響。
為了維系那看似滑稽而可笑的貴族體面生活,其中的很多人不得不向下院議員和他們的同盟者大肆舉債,在經濟上受制于人,尊嚴和地位也隨之逐漸喪失。
現在好了,老貴族們揚眉吐氣的時候最終來到了。在得知《泰晤士報》的倒戈爆料,確定議會下院有人卷入到走私案后,貴族院的議員們仿佛瞬間找到了翻身的機會。
他們一個個化身為正義使者,臉上洋溢著興奮和得意的神情,準備成立一個特別委員會,以一種莊嚴而權威的姿態,調查議會下院和內閣政府成員的貪墨瀆職行為。他們摩拳擦掌,似乎迫不及待地想要在這場調查中大展身手,借此重振貴族院的威風,恢復往日的榮耀和地位。
在《泰晤士報》刊登匿名者的揭發信,還有平日里關心國家大事的“央格魯-撒克遜老爺們”紛紛上街抗議,以及貴族院的積極干涉之后,原本因“復仇者號”叛艦事件的順利終結,而稍稍平息的英國政壇,瞬間又陷入了混亂與動蕩之中。
對于下議院議員們來說,這封揭發信猶如一顆重磅炸彈,在他們中間炸開了鍋。一些議員們驚慌失措,尤其是那些心中有鬼,可能與走私案有牽連的人。
他們面色蒼白,額頭上布滿了細密的汗珠,平日里在議會中侃侃而談的自信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他們開始四處奔走,與自己的親信和盟友秘密會面,試圖商討出應對之策。有的議員試圖銷毀可能對自己不利的證據,將那些與走私案相關的文件藏得嚴嚴實實,仿佛這樣就能掩蓋自己的罪行。
而那些自認為清白的議員們,則感到無比憤怒和委屈。他們義憤填膺地在議會中發表演講,痛斥這種腐敗行為,試圖與那些可能的瀆職者劃清界限。他們呼吁進行公正的調查,以還自己和議會一個清白。這些議員們的聲音中充滿了堅定和正義,希望能夠借此機會整頓議會的風氣,恢復公眾對下議院的信任。
然而,更多的國會議員持觀望態度。這些人深知政治的復雜性,不敢輕易表態。他們默默地觀察著局勢的發展,等待著更多的信息和機會,以便在這場政治風暴中找到最有利于自己的立場。這些議員們表面上保持著冷靜和沉穩,但內心卻在不斷地權衡利弊,思考著如何在這場看似危機實為機遇中,進一步拓展自己的政治前途。
內閣成員們的反應同樣復雜多樣。一些內閣部長們感到了巨大的壓力,他們擔心這起走私案會影響到政府的形象和聲譽,進而影響到自己的政治地位。他們緊急召開內閣會議,商討應對策略。
在會議上,氣氛緊張而壓抑,每個人都表情嚴肅,眉頭緊鎖。一些部長們主張迅速展開調查,以顯示政府對腐敗行為的懲戒,同時試圖通過這種方式來平息民眾的憤怒。
而另一些內閣成員則對成立特別委員會表示擔憂。他們擔心貴族院的調查會擴大化,不僅會牽扯到與走私案真正相關的人,還可能會對整個政府的運作造成干擾。這些成員們試圖通過各種渠道,與貴族院進行溝通和協商,希望能夠限制調查的范圍和力度,以保護政府的穩定。
還有一些內閣成員則將注意力放在了輿論的引導上。他們動用政府的宣傳力量,試圖在媒體上塑造政府積極應對的形象,同時淡化走私案的影響。
不久,唐寧街發布了聲明,強調政府對腐敗行為的堅決打擊態度,并承諾會盡快查明真相,給公眾一個滿意的答復。然而,這些努力在民眾的憤怒和質疑面前,顯得有些蒼白無力。
總的來說,揭發信刊出后,這起涉及走私案以及可能牽連到下院議員和內閣成員的調查,從職權歸屬來看,確實屬于上議院責無旁貸的職權范圍。
上議院作為英國議會體系中有著悠久歷史和傳統的組成部分,在對政府官員和議員的監督審查方面,有著其獨特的地位和權力。下院議員們即便心里不情愿,想去阻攔上議院成立調查委員會的行動,卻也在制度和程序面前顯得無能為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