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方調查顯示皮爾斯未婚且無兄弟姐妹,遠方親屬都在蘇格蘭,10年來一直都從未聯系過。而外交部的情報部門也同樣確信,首相官邸的侍從,沒有與駐倫敦的各國外交官有過密切的聯絡。
但在數小時前,金融調查部的情報分析人員經過夜以繼日的努力,終于有了重大發現。他們在皮爾斯侍從簽收的紅酒往來單據上,發現很多簽名都是精心偽造的,且這些偽造簽名居然存在了4、5年之久,這意味著幕后的陰謀者早在5年前,就開始布局謀劃此事。
很快,所有的表面證據都指向首相官邸中,一個出生于法國的糕點廚師時,后者同樣在兩天前不辭而別。
這個糕點廚師平日里在官邸中負責制作甜點,看似普通,卻突然消失得無影無蹤,這無疑讓他的嫌疑大增。
基于此,雷克斯下屬的情報分析人員得出了最后的結論。
他說:“綜合各種因素,金融調查部一致認定:紅酒走私案的主謀、爆料者與陰謀參與者應該來自法國,而且極有可能是布魯斯領導的法國-軍事情報局。
也唯有他們才擁有這般反偵察的技術手段,從容逃避我們的指紋辨別術。這種過于精細化的偽裝,反而暴露了他們的存在。
不過很可惜,我們終究還是慢人一步,導致所有的嫌疑人不是意外死亡,就是下落不明。”
需要著重說明的是,所謂的“指紋辨別術”這一具有跨時代意義的鑒定方式,源自安德魯在任職巴黎警局期間的“大膽創新”。
大革-命時期的巴黎,依然是犯罪猖獗,間諜橫行,社會治安面臨著嚴峻的挑戰。身為政治部警長的安德魯,隨即將目光投向了人類獨一無二的指紋,從中找到破解犯罪謎團的關鍵。
通過對指紋的收集、分析與比對,巴黎警方能夠精準地鎖定罪犯與間諜的身份,讓那些隱藏在暗處的不法之徒無處遁形。
憑借這一先進技術,巴黎警方成功抓捕了成百上干名重大罪犯與外國間諜,極大地遏制了犯罪活動的蔓延,成為安德魯早期發展的重要業績。
數年前,指紋辨別術跨越了英吉利海峽,流傳到了海峽對岸的英國。然而,英國的司法體系對這一新興技術的接受過程卻充滿了波折。英國法庭以證據的可靠性和法律的適用性為由,拒絕將指紋辨別術作為呈堂證供。
但另一方面,包括蘇格蘭場與金融調查局在內的情報人員,卻敏銳地察覺到了指紋辨別術的巨大價值。于是,這些情報人員在私下里積極運用這種先進的刑偵手段。他們秘密組建專業的指紋分析團隊,對收集到的指紋進行細致入微的分析和比對。
此外,依照部下的工作匯報,雷克斯懷疑如今的內閣政府里面,極有可能潛伏著法國的高級間諜。盡管他堅信自己的判斷,但到目前為止,手中沒有任何確鑿證據,僅僅是猜測。
出于謹慎,雷克斯沒有直接將這一懷疑告訴即將病休的小威廉·皮特首相。他深知,一旦沒有確鑿證據就貿然行動,可能會引發更大的政治風波,甚至危及病休中的首相,和英國政壇的穩定。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