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典外交官聞言,微微皺起眉頭,臉上的神情瞬間變得凝重起來。他緩緩舉起酒杯,輕抿了一口酒,那酒液順著喉嚨流下,似乎在借這片刻的動作整理混亂的思緒。
隨后,他不緊不慢地回應道:“誰知道呢,不過英國政壇向來盤根錯節,復雜得如同迷宮。小皮特在位時,仰仗著喬治三世堅定不移的支持,再加上他手段強硬,鐵腕治國,才勉強穩住了局勢。如今一朝換人,各方勢力怕是又要像蟄伏已久的野獸,嗅到了新的氣息,蠢蠢欲動了。”
在這位習慣說些廢話的瑞典男爵的內心深處,同許多高傲的歐洲貴族一樣,對這些出身鄉野的北美農夫們,始終有著一種難以言說的輕視。這種輕視源于歷史文化的差異,也源于歐洲貴族長久以來的優越感。
尤其是當美國自家的海軍基地被英國艦隊如猛虎撲食般攻占,數干名俘虜被蠻橫地綁架去充當水兵,而華盛頓高層居然畏縮不前,一聲都不敢吭,還巴巴地派出一批特使前往倫敦乞求和談。這一系列事件,更加深了他們對美國的鄙夷。
不遠處,一位丹麥外交官邁著優雅的步伐,靠近身旁的俄國盟友,輕聲說道:“這對我們來說,或許是個好機會。英國政局不穩,我們在歐洲大陸所承受的壓力說不定能減輕些。”
俄國外交官手中輕輕晃著酒杯里的威士忌,等到思索片刻后,他微微搖頭,語氣沉穩卻又帶著幾分深意地說:
“是嗎?我們的對手可不僅僅是英國人,或者說,自從哥本哈根慘敗之后,英國艦隊就不會對波羅的海各國造成任何實質性威脅了。至于新的危險,相信波爾森伯爵您比我更加清楚。”
顯然,高傲且自尊心極強的俄國人,始終難以忘懷他們在東普魯士、波蘭以及波羅的海地區遭受的重大失敗,那些慘痛的記憶如同烙印,深深刻在他們心中。
也正因如此,很多俄國人,包括他們的外交官,早已將法國視為最為強勁的對手,時刻警惕著法國的一舉一動。
不過,對于實力弱小的丹麥而言,與法蘭西保持著的半結盟軍事盟友關系,在其看來,反而才能保障自身利益的最大化。
所以,當波爾森大使聽了這話,眉頭瞬間皺得更緊,臉上閃過一絲不悅,想要張嘴反駁,但話到嘴邊,又猶豫了一下,終究還是欲言又止。
回首往昔,瑞典與丹麥在北歐地區的勢力角逐從未停歇,領土爭端、貿易競爭等矛盾如同深埋地下的火種,隨時可能被點燃。
而俄國的存在,恰似一股制衡的力量,讓瑞典在諸多行動上有所顧忌。這種聯盟關系對于維護丹麥在北歐地區的利益而言,發揮著重要作用。
尤其是在這段敏感時期,瑞典國王卡爾十三世因失去芬蘭公國,其王位已然岌岌可危。為了穩固自身統治,他可謂是絞盡腦汁,明里暗里鼓動國會議員和那些熱血沖動的少壯派軍官,不斷鼓吹向西發展,奪取挪威公國的論調。
毫無疑問,瑞典人妄圖將貪婪的目光伸向丹麥王國統治下的挪威公國,企圖通過領土擴張來挽回頹勢,重振“北方雄獅”的雄風。
這一潛在的威脅,猶如一把高懸于丹麥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隨時可能落下落到丹麥王國的頭頂。
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丹麥深感自身力量的單薄,不得不更加倚重與俄國盟友的合作,期望借助俄國的力量,來抵御隨時可能降臨的危機,守護自己在北歐地區的領土與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