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承乾有些尷尬:“馮盎時不時便有奏疏入宮,朕也沒太在意嘛。”
心里有些發虛,若果真馮盎已經在奏疏之中暗示了什么,自己卻無所察覺,搞不好會被馮盎認為是他這個皇帝對其所求置之不理,甚至斷然反對,若因此導致馮盎誤會,進而嶺南生變……他這個皇帝難辭其咎。
房俊默然不語。
中書省就在太極宮內,所以劉洎來得極快,手里還捧著幾份奏疏,氣喘吁吁來到御書房,見禮之后,將奏疏放在李承乾旁邊的案幾上。
“啟稟陛下,最近數月,馮盎共送來四份奏疏,臣皆帶來,請陛下御覽。”
房俊道:“最近一份是哪個?”
劉洎蹙眉看了他一眼,伸手拿起最上面一份奏疏,沒理會房俊,雙手遞給李承乾:“就是這份。”
李承乾接過仔仔細細看了一眼,嘆了口氣,遞給房俊,無奈道:“是朕疏忽了。”
房俊接過奏疏,展開逐字逐句的看完,頗為無語。
這位皇帝陛下的政治敏感性實在是令人捉急……
奏疏之上,馮盎言及今年春天嶺南多雨,恐夏日之時雨水肆虐、河道泛濫,遂請工部派遣河道專員趕赴嶺南,領導疏浚河道、加固堤壩之事。與此同時,馮盎說其年邁、精力不濟,難以治理嶺南之地,請辭高州總管一職,由其長子馮志戣接任……
其后還有李承乾之御筆批注,大意是愛卿功在社稷、如今身體康健,朕對你甚為器重,大可安心治理嶺南。
李承乾道:“馮盎之意未必在于高州總管由馮家世襲,大抵是想要試探朕與中樞的意思,看看能否將其耿國公的爵位交由其長子繼承。”
區區一個官職,朝廷隨意一份詔書便可予以任免,馮盎以冠絕嶺南之威望任職高州總管,無人不服,朝廷不敢將其罷免。可馮志戣雖為馮盎長子,能力、手腕、威望皆相去甚遠,一旦馮盎死去,朝廷想要撤銷這個官職,易如反掌。
可爵位卻不同,代表軍功,只要馮家未有造反之舉措,即便皇帝也不能隨意褫奪。
房俊沉吟道:“看來馮盎果然是命不久矣,意欲將耿國公之爵位傳于其長子馮志戣,故而試探一下陛下之心意。”
可陛下您居然未能領會如此淺顯之意圖,將馮盎晾在那里不予理會……
繼而續道:“然陛下赤誠君子、心意正直,馮盎語焉不詳、含糊其辭,未能領會其中深意情有可原。但中書省乃陛下之佐僚,協助陛下處置國事,上上下下數十官員居然未有一人領會其意,更未向陛下諫言,實乃嚴重失職。若由此產生任何后果,都要由中書令承擔責任。”
劉洎:“……”
他一臉懵然,尚未弄明白到底發生何事,便被房俊一口大黑鍋扣在頭上。
怎么就由我承擔責任了?
我要承擔什么責任?
他愣愣看著那份奏疏,記得當時送入宮內的時候是陛下親自擬定處置,也是陛下派人給馮盎回信即可,根本不必經由中書省制詔……
怎么就是他的責任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