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得造反啊。
所以,這個責任無論如何都不能發生在陛下身上。
可責任總是存在的,總得有人承擔起來。
中書省是負責審核皇帝詔令的,皇帝所批復的一切文牘、奏疏,都要經由中書省之核查,確認無誤之后,才會詔諭天下。
中書令被稱為“宰輔之首”既是由此而來。
那么他這個中書令就是最佳之“責任人”……
他倒不是不愿替陛下背這個黑鍋,此亦人臣之擔當,可問題在于一旦承擔這個責任是必須要有處罰的,而處罰的結果是他這個“中書令”極有可能被罷免。
即便陛下心生愧疚袒護于他,滿朝文武也會對他予以彈劾。
真以為御史臺那些御史們是吃干飯的?
可若是不背這個責任,不僅于人臣之禮不合,又會使得陛下惱怒……
劉洎心慌意亂,急中生智,霍然起身,怒視房俊戟指怒叱:“汝乃太尉,位極人臣,豈不聞漢文帝力擔災禍之舊事?此事錯在陛下,由臣下承擔乃臣之本分,可如此一來便將陛下置于昏聵之地,其心可誅!該殺!”
房俊一臉懵然,“漢文帝力擔災禍之舊事”又是什么事?
他不知道啊!
劉洎頓時一臉蔑視,怒哼一聲:“世人皆言太尉詩詞雙絕、書法蓋世,殊不知不過是仰仗天賦欺世盜名而已,連史書都未讀幾本,卻背負文人之名,簡直羞恥!”
眼見房俊就要發怒,李承乾趕緊伸手將其拽住,一臉羞愧道:“二郎莫要胡鬧,中書令之言猶如當頭棒喝,是朕想岔了,既然是朕犯下錯誤,自然要一力承擔,豈能推給臣下呢?此明君所不為也!”
房俊順勢坐好,他雖然不知劉洎所言“漢文帝舊事”到底是什么事,但可以看出必然是對于皇帝諉于臣下于禮不合,遂勸道:“道理的確不對,可陛下也要為大局著想,一旦此事由陛下承擔,頃刻之間天下動蕩,后果堪虞啊!”
劉洎哼一聲,厲聲道:“房俊,汝若執迷不悟,執意使陛下陷入不利之地遭受天下攻訐,吾今日便與你同歸于盡,免得汝蠱惑陛下、禍亂朝綱!
房俊也怒氣勃發,“砰”的一拍桌子,怒目相視:“今日你若不把話說明白,咱倆便在陛下當面簽下生死契書,而后去太極殿廣場之上決斗一回,生死勝敗、各安天命!”
劉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