吏部衙門院子里有幾株高大的銀杏,據說是當初宇文愷修建大興城時秦嶺深山里移植而來,樹木本就百年高齡,又經數十年生長,此時枝葉茂盛、欣欣向榮,適逢初夏,陰影灑滿庭院。
就導致坐落于古樹以北的吏部正堂整個覆蓋于暗影中,堂中光線昏暗……
堂內陳設古色古香,地板光可鑒人。
隨著書吏將沏好的茶水一杯一杯放在案幾上,便有官員陸陸續續而來,皆跪坐于案幾之后,相互之間或是談論公事、或是閑談笑語,氣氛很是輕松。
等見到隨同李孝恭一并而來的劉祥道,堂內頓時安靜、鴉雀無聲,幾乎所有官員都瞪大眼睛,盯著劉祥道。
誰人不識御史大夫?
這位履任御史臺以來不畏權貴、不講情面,朝堂上下受其彈劾者不計其數,因此丟官、降職者不下二十人,可謂談之色變。
李孝恭居中而坐,指了指身邊一步之外的劉祥道:“想必諸位都認識御史大夫,本王就不介紹了。陛下對于此番選官十分重視,故而派遣御史大夫蒞臨吏部、親自指導,諸位當心中警惕,萬一被尋了錯處請去御史臺喝茶,莫怪本王不去救你。”
左侍郎杜正儀捋著胡子,笑道:“如此甚好!吏部首次大規模選官,既無經驗可講、更無常例可尋,上上下下戰戰兢兢,唯恐行差踏錯給本次科舉考試沾染污點。既然有御史大夫鼎力相助,吾等心中鎮定,可以吁一口氣了。”
堂上官員皆點頭稱是。
劉祥道面色不變,對于吏部官員有所抵觸早有預料,淡然道:“本官奉旨前來乃是襄助郡王,非是干涉吏部堂務,否則也不會孤身至此。賢兄若是另有綢繆,不妨直接上書陛下改弦更張,本官樂得輕松自在。”
說話這般客氣倒不是忌憚杜正儀,莫說區區一個吏部侍郎,就算是六部尚書他也彈劾過好幾個。只不過杜正儀之兄長杜正倫如今乃是黃門侍郎、兼崇賢館學士,雖然平素幽居府邸不大出面,卻實打實的帝王心腹。
歷任兩朝、恭奉四帝,現如今朝堂之上能與其比肩者寥寥無幾,且素來與顏師古、孔穎達等大儒交好,輕易誰敢得罪?
面對劉祥道的回懟,杜正儀笑笑不言,表達出吏部的不滿是他這個左侍郎的職責,可若是沒完沒了徹底得罪劉祥道,又豈是他所愿?
李孝恭耷拉著眼皮,對這些人斗嘴既不制止、亦不支持,見氣氛平息下來,開口道:“游韶啊,開始吧。”
新任右侍郎上官儀相貌俊朗、風度翩翩,知道這是讓他主持,聞言趕緊應聲:“喏!”
而后在案幾之后挺直腰桿,朗聲道:“中樞內外、朝野上下皆對此次選官甚為重視,當下之吏部幾乎萬眾矚目,吾等秉持公義、遵循規則,一切以陛下意志為先,不能私相授受、不能打擊報復,諸位以為如何?”
官員們皆紛紛點頭。
“右侍郎此言公允,就該如此。”
“御史大夫在座,誰敢胡來?”
難免有人依舊對劉祥道的“蒞臨指導”有所不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