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祥道全當沒聽見……
上官儀道:“自科舉考試誕生之日起,從未有如此正規、如此規模之選官,既無律法指正、亦無常例可尋,所以本官代表吏部所擬之建議,諸位可隨意諫言,無需忌諱,畢竟此乃吏部之行為,若有差錯,吾等盡皆擔責。”
“右侍郎放心,正該如此。”
“新科進士百余人,誰又能各個熟知、安排穩妥呢?自當集思廣益,盡力避免錯誤。”
上官儀環視一周,待議論聲逐漸平息,這才看著面前事先擬定的名單道:“此前中書舍人李思暕謀逆被誅,陛下身邊缺人,兩榜狀元直接擬授中書舍人,諸位可有意見?”
如此大規模的選官,自然不可能在公堂之上一個一個的商議、討論,否則整個吏部也別干其他事了。事先由吏部尚書、左右侍郎商議一份名單,而后拿來公堂之上,若有人認為其中某些人的官職不適合,便可當堂提出,再行議定。
考功郎中謝萬歲略有沉吟,見其余人皆不言,遂道:“中書舍人不僅品階為正五品上,更是陛下身邊近臣,執掌中書制誥,若授予新科進士,會否導致政令不暢?”
中書舍人之官職從來都極為顯赫,幾乎可以稱為“封疆大吏與六部長官之預備役”,且素來被視作“皇權”與“相權”之間的紐帶,新科進士固然人中龍鳳,可并無從政之經驗,如何能做好陛下與中書令之間的協調工作?
李孝恭喝了口茶水,淡然道:“中書舍人非只兩人,可在兩榜狀元之外增設幾人即可。”
謝萬歲便懂了,頷首道:“下官愚鈍,多謝郡王點撥。”
授予兩榜狀元中書舍人之職務,并非是希望他們如何優秀的完成本職工作,而是作為一個象征、一個態度,使得天下士子皆能感受到陛下、中樞對于科舉考試之重視。
至于兩位狀元能否做好中書舍人并無所謂,工作有別人去做,他們只需去到那個位置上給天下人看見就行了……
李孝恭道:“任何意見都可提出,開誠布公、無所忌諱。繼續。”
“喏!”
上官儀看了看名冊,道:“鄧州棘陽岑長倩,位列北榜第二,擬授澤州別駕。”
諸官員又小聲議論起來。
大唐行政區劃分為道、府、州、縣四級,“道”實乃監察機構而非行政機構,真正的行政機構為府、州、縣三級。而府與州地位相似,但府的地位略高于州,縣一下為鄉,中樞不設機構,由各地自治。
而州與州因為地理、政治、經濟、人口、面積等等因素又自不同,差別極大,雖然在中樞并未有所區別,但潛移默化之下分為“上中下”三等。
澤州隸屬于河東道,周圍被太行山、太岳山等等山脈環繞包圍,土地匱乏、田地貧瘠、人口稀少,是為“下州”,下州別駕之官職為從五品上,與兩位狀元的中書舍人官職相差三級。
看似相差不大,實則一在中樞辦公、近慕天顏,仕途之路可謂最佳起點,能力足夠便可青云直上,一則處于窮鄉僻壤,不僅遠離中樞且極難做出政績,考功之時難以評佳,如何升遷?
唯有一個“從五品上”的品階,實則極不友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