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老主事蹙眉遲疑道:“岑長倩不僅北榜第二,且此前于東宮護佑太子功勛卓著,授予澤州,是否過于嚴苛?”
心里實則還有一句話:岑長倩可不僅護佑太子有功,更是貞觀書院千余學子之領袖,房俊對其愛如手足、寄予厚望,吏部將其學生丟去澤州貧瘠困乏之地,誰知道那廝會不會發飆?
上官儀沒回答,而是看向李孝恭。
李孝恭嘆了口氣,緩緩道:“正因為岑長倩此前有功,故而陛下對其授官極為關注,親自叮囑本王要對如此杰出之人才多加磨礪,勞其筋骨、空乏其身,增益其所不能也……”
既是陛下親自關注,自然無人再多說什么,堂上一時間安靜下來,諸人心中難免記起宗室叛亂之時的種種謠言。據說當時陛下之所以能夠將宗室叛逆一網打盡,正是因為太子在東宮牽制了李安儼的主力死士,這才從容殲滅逆賊。
可如此一來,便等于將太子留在東宮面對叛賊狂風暴雨一般的猛攻,置其生死于不顧……
再有宮內傳出陛下不喜太子之流言蜚語,如今更是將護佑太子有功的功臣“發配”,難不成陛下是因為岑長倩護佑太子有功而遷怒?
劉祥道覺察到氣氛詭異,趕緊開口:“既是陛下關注,岑長倩之官職無需討論,還請上官侍郎繼續。”
作為御史臺的大頭目,監察百官、監控輿論,豈能不知坊市之間那些傳言?
可這種事無論真偽,一旦流傳到陛下耳中就意味著必須予以處置,否則就等同默認……
帝王一怒、血流漂杵,事情操辦起來勢必大肆株連,劉祥道可不愿用無辜者的頭顱、鮮血來染紅自己的進步階梯。
上官儀趕緊繼續。
一般來說,名次越是靠前、受到的關注越大,南北榜之狀元顏康成、沈文建,以及各自榜單的第二、第三安置完畢,其余人等幾乎沒有異議,會議進行速度很快。
……
“北榜第三十六名,范陽張子胄……工部派人前來于吏部接洽,并且遞交了文函,請求將張子胄授予工部主事之官職。”
隨著上官儀念出張子胄之名,并且言明其已經被工部征選,堂上官員頓時打起精神,數十道目光幾乎不約而同看向“監工”劉祥道。
陛下三令五申,此次選官務必公開、公平、公正,一應私相授受、以權謀私皆要嚴厲打擊,所以不管新科進士身后何等背景,都老老實實參加選官,不敢有任何異動。
事先接洽官署、甚至連職務都已經安排好了,張子胄是第一個。
這就屬于御史臺的職權范疇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