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生產隊的社員以為這次終于可以吃飽飯了但是隊長卻告訴他們,每個人每天兩頓飯,每頓飯二兩糧食。
隊長說,其他地方還有人在餓肚子,還有許多人每天都被餓死,他們生產隊之所以能夠種出糧食來,是因為縣政府集聚全縣所有力量讓他們先吃上飯,先種出糧食來,所以這些糧食,要拿去幫助其他生產隊,其他鄉的社員。
在這兩個月里面,其他鄉鎮其他生產隊,又餓死了許多人,他們第三生產隊,是承載著全縣人民的囑托和希望。
他們不負眾望,生產出早熟,高產的糧食,為解決全縣的災情打開了局面。
第三生產隊還得繼續努力,再努力兩個月,再創造出高產糧食,當整個縣城的人都能夠吃上飯,不再有被餓死的事情發生,他們才可以實現吃飽飯的愿望。
盡管心里不甘心,但是每天四兩糧食,勉強能夠填飽肚子,至少不用擔心會餓死人了。
想到還有其他鄉許多人依然處于極度饑餓的狀態,他們慶幸自己生產隊出了一個副縣長張金貴,第一批作為脫離餓死邊緣的人。
南陽縣一共十八個鄉,大奔鄉三生產隊這次收獲的糧食,除了大奔鄉其他生產隊分到了糧食和種子,其他附近的四個鄉也分到了糧食和種子。
還有一部分,供應政府機關單位。
這就是說,南陽縣,還有十三個鄉的人依然掙扎在饑餓中。
估計這五個已經有口糧有種子的鄉鎮,下一輪為期兩個月的種植,如果兩個月后順利收獲的糧食,有望能夠覆蓋整個南陽縣最基本的口糧和種植的種子。
為了保證糧食能夠高產,縣政府組織縣農技站工作人員來向大奔鄉第三生產隊學習技術,然后再下去到各個鄉各個生產隊指導,各生產隊嚴格按照標準栽種。
當農技站的工作人員看到大奔鄉的生產隊的技術員竟然是蘇瑾茹,都吃驚不小。
這個之前虛心向他們請教的農婦,現在搖身一變,成了他們的老師。
不過蘇瑾茹謙虛隨和,好相處,對自己掌握的種植技術知毫無保留的傳授給了他們。
同時又舉辦了一個技術培訓班,每個鄉每個生產隊都派出兩個人來學習。
張縣長把蘇瑾茹特批為縣農技站的正式工作人員,也就是說從此拿工資吃飯,不過她的工作地點在大奔鄉,她是大奔鄉的技術指導員,吃飯也是在鄉政府集體食堂吃。
這時候有人說起了風涼話。
“一個沒有上過學的人,憑什么能當技術員?憑什么她就不用干農活,憑什么她就能成正式工了。”
這是杜梅的聲音。
本來杜梅已經如愿以償的跟祁正陽在一起,她以為祁正陽的這個前妻,已經跟她沒關系,也影響不了她的生活。
但是她錯了,自從跟祁正陽在一起以后,祁正陽常常拿她跟蘇瑾茹比,動不動就說,你怎么能這樣,要是蘇瑾茹的話會怎么樣怎么樣。
饑荒餓肚子的時候,祁正陽說如果蘇瑾茹在,她會去找吃的,后來大伯哥大伯嫂餓死了,祁正陽要把那些孩子接來跟他們一起生活,她不同意,祁正陽說,如果是蘇瑾茹,一定會把孩子照顧好。
為此,杜梅跟祁正陽吵了好多次,甚至有一次,杜梅威脅祁正陽,再跟她提蘇瑾茹,她就對他不客氣,她用掃帚把他大哥家那些孩子打出去,再也不讓他們進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