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三個多月的開墾,穹州島上開發出來了268畝平整的土質優良的稻田,198畝土質不是特別好,土里有點沙子,地勢也不是很好的地,這些地,可以種紅薯和土豆或者小麥玉米。
所以比原來預期的,多弄出來了一百多畝地。
這也是袁文杰天天跑現場實地考察,有空就對著整個穹州島的地圖研究,把所有能夠利用的土地都利用了起來,所以才開墾出來了這么多可以種植糧食的土地。
這時候,剛好在二月初,春寒料峭的時節,而在穹州島這種地方,氣候溫暖,這時候是栽種糧食的最好時機。
現在有袁文杰幫忙掩護,蘇謹茹可以把她空間里面的土豆和紅薯,稻谷種子都拿出來作種子栽種。
還有蘇謹茹之前屯的蔬菜種子,也都拿了出來。
對外,袁文杰說是從陸地上買來的種子。
蘇謹茹也不操心他怎么對別人解釋,怎么操作,反正讓她什么時候把種子從空間里面拿出來,放到什么地方,她聽話照做就行了。
這些戰士大多數都是農民出身,也經歷過饑荒,他們對土地有著深厚的感情,一下子開墾出來這么多土地,整個穹州島,都像過年一樣,人人歡天喜地。
有了土地,就有了糧食,有了希望。
雖然說他們作為戰士,糧食有國家供應,但是這里交通不便,菜肉都容易弄到。
有了土地,就可以種蔬菜了。
袁文聽從蘇謹茹對土壤的分析,說這些土質帶點沙子的土地,種植土豆和紅薯是最好的。
所以袁文杰決定大部分用來種植土豆,少部分種植紅薯。
開始栽種,所有人都熱情高漲,積極主動投入到勞動中,袁文杰特意讓蘇謹茹做技術員,指導大家栽種。
蘇謹茹讓袁文杰下令,搜集一些種田能手,蘇謹茹培訓他們,又讓他們分別去指導其他人。
幾天時間,就把土豆和紅薯都按照標準種好了。
水稻的話,按照一般流程,是先育苗,一般育苗一個月后,把秧苗拔起來,插栽到水田里面。
蘇謹茹知道后世早已經有了水稻直播機,在空間里面儲存生產工具的房間里面,她找到了兩種水稻直播機。
一種非常先進的,直接播種,不需要弄水田,旱地播種稻谷,它由種箱、排種器、輸種管、開溝覆土裝置等組成。
種箱內的稻種被排種器排入輸種管,導入開溝器,開出的種溝內由覆土器覆蓋,完成直播工藝。
但是這種直播機構造復雜,用的都是鐵器,而且這個時代,鐵制品很稀缺。
這種復雜工藝,這個年代也不容易制造,成本太高了。
更重要的是,蘇謹茹在空間里面沒有使用過這種播種機,不知道效果如何。
另外一種直播機的構造就簡單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