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慰了幾句林祈安繼續說:“縱使兒子在學堂,也總有些紈绔公子目的不純主動靠近,所以這些年,兒子在外也很是低調,父親覺得現在兒子適合去科舉嗎?去了要考什么名次合適?”
聽著幼子對縣試上榜游刃有余般的口氣,林如海竟不知做如何表情,只覺兒子比他想的更加聰慧,開口詢問:“你覺得現在科考不合適?”
“我道無所謂,只考個童生倒不打眼,只是父親時常忙碌起來幾日不歸,我不放心母親和黛玉。”
林如海聽罷也只能緩緩搖頭,只以為自己在外謹慎,家人便可安穩度日,沒料到那些人竟已插手到后宅。
此時林祈安也只能在內心腹誹,父親為人太過剛正,不善圓滑鉆營只知一味干實事,這個家沒我得散,當然原劇情確實如此。
因著母親身子不好,他也惡意揣測過,可并無謀害的痕跡。
且原書中,林家是有個早夭的兒子的,只是不知是否為主母賈敏所生,反正現在被他蝴蝶掉了。
沒有了獨子早夭的打擊,賈敏倒比原劇情多了幾年壽數。
林如海看著這個仿佛昨日還和黛玉玩鬧滿院子跑的兒子,不知何時竟添了幾分穩重,往昔頑劣的模樣消失殆盡,如今看來,竟是自己這些年來對后宅關心少了,心中不覺泛起層層漣漪,滿心愧疚與感動交織。
似下了決策,對林祈安開口道:“你長大了,難為你了,既如此我也與你說說林家如今的處境吧。太上皇現雖年邁,卻依然健在,很受一些老臣和世家勛貴追捧,圣上如今可用之人不多,承圣上信任,為父被任江南巡鹽御史,早已被人眼紅。如今再接到連任的圣旨,真是殫盡竭慮分身乏術,身邊都是等著我露出馬腳的。”
林祈安一邊聽著一邊認真思索,巡鹽御史雖遠離政治中心,但卻實在是個肥差,油水不少。鹽課收益在國庫收益里可是占著大頭,可是直接聽命于圣上,昭明帝必然不會松手交給太皇之人。
“所以父親知道是哪些人在刻意針對嗎?”林祈安開口試探。
“無非就是那些以甄家為首的勛貴勢力。”話頭竟然已挑開也只能拳拳給兒子交代,全然忘了林祈安如今才八歲,縱然知道也幫不到什么。
嘆了一聲林如海繼續說道:“甄家老封君曾是太皇奶母,太皇對其甚是尊敬,當年太皇還在位時,甄家曾在祖籍金陵接駕四次,風頭無兩。后又有一女送入后宮,便是當今圣上身側的甄貴妃。
故此,在江南地帶,甄家可謂權勢滔天。
當今現有五位皇子,中宮又無嫡出,遲遲未立太子,幾位皇子中唯有甄貴妃所生的三皇子呼聲最高。”
林如海看兒子只是垂頭思索并未開口詢問,繼續說:“以甄家為首的權貴,還有太皇必然是推崇三皇子的,我雖不在朝堂之上,也能看出這陣奪嫡風波圣上是不看好三皇子的,可如今甄家勢大……”
“那皇后母家呢?可曾想過過繼?”昭明帝如今也40歲了,林祈安開口詢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