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與那婆子敘話間,得知老祖宗聽聞母親病逝,竟昏厥過去,心下猛地一揪。
她這幾日只顧著自己悲戚,卻不曾想外祖母老年失子的不易,瞬間自責不已。
又聽聞那幾個婆子說,外祖母已然無恙,才稍稍緩過神來。
李媽媽接著道:“府里上下皆念著姑奶奶,臨行前,老祖宗拉著我的手,眼中含淚說道:‘我那苦命的敏兒去了,留下這年幼的玉兒,我這心哪能放得下喲!你們定要把小姐平安接來,讓我這老婆子也有個念想。’”
黛玉本就因母親之殤肝腸寸斷,又不舍與父親兄長分別,如今再加上對年邁外祖母的擔憂,心內好似被塞了一團亂麻,愁緒滿腸。
只推脫說要等父兄回來再做定奪,便喚劉媽媽帶著婆子們去祭拜母親,且讓她們先在府里住下。
金流見姑娘黯然神傷,忙上前扶著,軟語寬慰:“姑娘莫要過于傷懷,瞧這光景,公子也快下學了。公子向來聰慧機靈,必有法子的。”
黛玉微微頷首,強抑心間悲戚。
此番進京,看來是難以推脫,只盼能緩些時日,也省得自己孤身一人在那陌生之地苦熬三年,才能與家人重聚。
林祈安回府聽聞此事,眉頭輕皺,便去會了會那兩個婆子。
見她們渾身綾羅珠寶,心中暗忖,這賈府的婆子,這般打扮,莫不是故意顯擺?
略施小計,三兩句話便引得她們說出實情。
婆子們瞧著這粉雕玉琢的小公子,對她們的穿戴不住夸贊,又聽小公子對賈府的富貴滿是欽慕。一來二去,便將緣由和盤托出。
原來是二舅母王夫人特意吩咐,出門切不可失了賈府的顏面,故而賞下這一身行頭。
林祈安聽完心下冷笑。
這王夫人素日吃齋念佛,不想竟有這般心思。這是給他們林家下馬威呢,怪道母親往昔提及二舅母便面露不喜。
至晚間,林祈安來至父親書房,先是給父親請了安,而后憂聲道:“父親,妹妹自母親去后,身子一直不好,這冬日里又格外畏寒。京城天寒地凍,女兒家嬌弱,萬一有個好歹,可怎么好?依孩兒之見,不若等明年開春,天氣暖和些,再送妹妹進京。所謂秋收冬藏,也讓妹妹將養些時日。”
林如海聽了,微微點頭,覺得兒子所言有理,便應下了此事。
那幾個婆子在林府歇了幾日,便帶信回了京城。
此后數月,林祈安不時在父親面前表露對妹妹獨自進京的憂心:
“聽聞賈府子弟多年未在科考上有所建樹,想來對學業并不十分看重。妹妹一向愛讀書,去了那里,學業怕是要荒廢了。”
“妹妹素愛琴棋書畫,到了京城,不知可還有人教她這些雅藝。”
“如今妹妹管家之事尚未學全,外祖母年事已高,府里諸事繁雜,怎能讓她老人家為這些俗務勞心。”
“江南飲食清淡,妹妹向來挑食,那北方的吃食萬一不合口,可怎么好?”
“寄人籬下,諸多不便。倘若妹妹想吃些家鄉的糕點小吃,又有誰會為她費心去買?”
“聽聞那賈府家大業大,仆役們慣會見風使舵。咱們雖是官宦之家,可比起賈府,怕也只是小門小戶,他們會不會因此小瞧了妹妹。”
“京城權貴眾多,妹妹出去交際,我怕她受了委屈,卻又無人撐腰。”
“要不孩兒與妹妹一同前去?妹妹孤身在外,孩兒怎能安心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