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諸事順遂,林祈安也迎來前往國子監報到之期。
國子監,乃國之最高學府,其生源分作兩類:
第一類為貢生,從各府、州、縣學的秀才里選拔。這些秀才或是學業出眾,或是通過特定選拔機制,如歲貢按年資、拔貢經嚴格考核等方式脫穎而出,獲得進入國子監學習的資格。
第二類是監生,其中,蔭監來自四品及以上在京官員子弟;恩監由皇帝欽點;例監則是通過捐納錢財入監。
林祈安承蒙圣上隆恩,歸入監生之列。
報道當日,學正詳詢林祈安讀書進度,隨后命題,令其于試卷作答。原來,此為入學分班考試。
此次題目難度適中,林祈安自忖無需再藏鋒芒,遂奮筆疾書,認真應對。
翌日清晨,天色微明。
林祈安身著國子監監生常服,頭戴四方平定巾,此巾寓意為人方正,天下太平;身著素色襕衫,乘車前往國子監學堂。
國子監坐落于京城東城區國子監街北側,距榮國府不遠,建筑坐北朝南,氣勢恢宏。
晨曦初露,暖金色的光芒輕柔地灑落在國子監朱紅的墻壁上,遠遠望去,莊重肅穆之感油然而生。
國子監的集賢門前,眾多身著學袍的學子早已齊聚。
他們或三兩成群,低聲切磋經史子集;或獨自靜立,口中吟誦詩文,衣袂隨風輕擺。
林祈安舉目望去,“國子監”三個大字高懸于門頂,筆鋒剛勁有力,盡顯學府威嚴。
迎著周圍學子好奇的目光,林祈安神色自若,微微頷首示意,而后穩步邁入其中。
他順利尋到昨日的學正,見學正面帶和藹笑意,心中便知考試成績應頗為理想。
果不其然,身著藍袍的學正微笑著說道:“林公子,昨日考教成績,我已呈于司業審閱。公子才思敏捷,學識出眾,實乃可造之材。然公子尚未參加鄉試,依制便先入誠心堂。待日后功成名就,再行逐步遞升。”
二人行至誠心堂門口,林祈安恭恭敬敬行了學生大禮,誠摯謝過學正,這才步入堂內。
此時,堂內已有學子零星就座。
林祈安尋一空位坐下,有條不紊地安置好文房四寶。
這誠心堂,在監生之中堪稱翹楚班級。堂內學子雖多蒙圣恩入學,但大多胸懷科舉入仕之志,個個皆具才學。
說來,這國子監中,恰似朝堂之縮影。
憑真才實學、科舉功名進入的貢生,往往瞧不上靠家族庇蔭的監生;而監生亦看不慣貢生那股自恃清高的做派。
林祈安處境就頗為微妙了。
他父親林如海出身一甲探花,聲名遠播,深受清流學子敬重。
而他現居榮國府,又引得一些身份不彰的官宦貴族競相攀附。
搞得好了,可以游走在兩大勢力之間,混的風生水起。但要是搞不好,就……遭受兩份排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