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府私宅之內,林祈安正被罰抄《格言聯璧》。
這部典籍,里頭所載皆是關乎立身處世、待人接物的格言警句,像那“靜坐常思己過,閑談莫論人非”,句句發人深省。
意在引導孩子時刻自省,莫要流于諂媚,著重自身品德的修養。
林如海在一旁負手緩行,時不時便朝自家兒子投去一眼。
他從陳霄那兒聽聞了不少賈璉的“豐功偉績”,終是忍不住再度出聲詢問:“你說在京城,整日被你璉二哥帶著赴宴交際?”
林祈安微微一怔,旋即應道:“……偶爾為之罷了,大多時候倒是我帶著他,他在京城的顏面,可沒那么好使。”
“你帶他?那你都帶他去些什么地方?”
“不過是詩會雅集之類的場合罷了。”
“他能擅長作詩?”
“兒子我也不擅長作詩,他呀……倒是擅長幫我推脫掩護。”
“……”
林如海長嘆一聲,心中忽覺,讓賈璉留在自己身側,倒也不失為一件好事,起碼不會回京把自家兒子給帶壞了。
隨后,他又細細向林祈安打聽起其在京中的一眾好友。
林祈安一心想讓老父親寬心,當下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言語間全是在說:我身邊的這些小伙子,各個根正苗紅,您就把心放到肚子里吧。
幾日后,賈璉已然參與到林如海與下屬商討事務當中。
起初,他心里還有些七上八下,忐忑不安,可衙門里的這些下屬鹽政官員,對著他皆是贊不絕口。
這些官員,個個才學出眾,說起話來又格外中聽。
這其中,既有林如海事先授意個別人演演戲的緣故,也不乏其余人借機拍林大人馬屁的成分。
當然,賈璉這段時日,確實也辦了不少實事。
賈璉簡直受寵若驚,他這輩子都未曾被人如此夸贊過,而且此番夸贊還來自朝廷官員,比起林祈安這個小迷弟說破嘴皮子,要更具信服力。
他心里暗自思忖,原來赴宴喝酒,在畫舫上左擁右抱,便能得銀子?
這等好事,此前真是想都不敢想。
簡直感動得眼眶泛紅,只覺自己便是那傳說中的千里馬,而在座的諸位,皆是他的伯樂!
其中一位下屬率先開口,目光誠摯地望向賈璉,說道:“賈二公子這般才干,卻只在京中掛著個五品同知的虛職,當真是明珠暗投,實在可惜至極!”
說罷,連連搖頭,滿臉盡是惋惜之色。
賈璉捐的這個五品同知虛職,那可真是虛得不能再虛了,都無需到地方上任,手中毫無實權。
另一位下屬趕忙附和道:“依在下之見,璉二公子之才,若能擔當鹽運使司的經歷一職,定能為我等排憂解難。”
這鹽運使司經歷可是從六品的職位,且必須有功名在身,才有資格被舉薦。
就拿林如海的巡鹽御史一職來說,即便圣上欽點,也得有進士功名,才有資格擔當此任。
那人這般說,不過是試探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