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72年,4月初
路易十五在一個多月前向包括勞倫斯·波拿巴在內的科西嘉王國政府高層發出的召回命令已然得到積極響應。
這日清晨,春風拂面,和煦而溫柔
巴黎南郊的寬敞大道上,一支由近千人組成的浩大隊伍正緩慢而有序地行進。腳步與馬蹄的節奏交織著低沉且威嚴的旋律,揚起的塵土在數百碼之外亦清晰可辨。
而那隊伍前后迎風飄揚的旗幟,其上繪制的圖案,正是那掙脫束縛的黑色摩爾人頭像——科西嘉王國以及其民眾反抗壓迫的永恒象征。
即便是擁有六十余萬人口的巴黎,也已久未目睹如此規模恢弘的朝覲隊伍,沿路兩側的鎮民們紛紛放下手中的活計,駐足凝視,目光追隨著那綿延數百碼的壯麗隊列。
行進在最前列的是勞倫斯·波拿巴及其率領的樞密騎士團,全員皆是騎著青驄駿馬,盛裝華服,組成一個嚴密齊整的方陣徐徐前進著。
那威嚴與莊重,甚至足以成為皇家衛隊出巡的典范。
他們腰間佩戴的長劍與胸口的騎士侯勛爵胸章都在明媚春光下熠熠生輝,道路兩側的少女們望著著一張張英俊年輕的面孔不由得羞紅了臉頰,更多的民眾們是忍不住連連點頭,心中暗嘆這不愧是未來國王陛下的心腹軍官們。
整個巴黎軍校最優秀、最忠誠的一批人才,無疑都在這方陣之中了。
隊伍中間那一長串的車水馬龍則是科西嘉王國政府高層及其隨從們,勞倫斯的心腹們——內閣秘書安娜,海軍部次長格羅索,內務部次長夏迪婭,財政部次長科杰羅,下議院議長盧梭,中央憲兵團團長亞安等人,也都按照路易十五的命令一同前往巴黎參加典禮。
雖說高層官員的暫離必然會對本土的治理產生影響,但科西嘉王國所效仿實施的英國式文官體系本就具有極強的穩定性,勞倫斯在短時間內也并不擔心科西嘉本土的行政系統出現太大紕漏。
只不過,路易十五特地要求科西嘉政府高層也前往法蘭西參加加冕典禮的行為還是從一開始就讓勞倫斯產生了幾分警惕。
的確,這位好大喜功、素要面子的國王會不計成本地希望那場典禮的規模盡可能宏大,但這道命令的背后,恐怕還隱藏著其他的政治用意。
但由于路易十五的這道召回令的態度異常強硬,內容中絲毫沒有回絕的余地,勞倫斯也只能先奉命帶領政府高層前往巴黎,畢竟現在還不到和這位國王陛下撕破臉皮的時候。
在隊伍的最尾端,則是充當護衛的五百名精銳的中央憲兵與數十名國家秘密警察。
中央憲兵團本來就是由勞倫斯最初、最忠誠的部下——阿雅克肖巡邏兵們改組而來的,其后補充到中央憲兵的也都是原國防軍中最早追隨勞倫斯本人的那批士兵,他們那毫不動搖的忠誠是毋庸置疑的。
因此盡管此次隨行的士兵人數不多——路易十五也不會蠢到允許自己帶領一大支軍隊來武裝覲見,但這樣一支直接聽命于自己的武裝力量在巴黎的存在還是能讓勞倫斯在危急時刻多出一張底牌。
...
上午十時左右,這支隊伍距離巴黎只有十幾里的路程了。
騎士團成員們臉上的表情輕松了不少,王儲殿下在幾天前就已經致信表示他會在杜伊勒里宮擺下一場盛宴,親自迎接眾人的凱旋。
而就在眾人還沉浸在幻想中的烤天鵝與葡萄酒之中時,只聽迎面來路方向忽然響起一陣沉悶急促的馬蹄聲。
那遒勁有力的馬蹄聲根本不是拉車的駑馬所能發出的,唯有一等一的戰馬全速奔騰之時次啊能發出如此駭人的聲響。
不等眾人作何反應,就見數十名騎兵從對面方向全速沖鋒而來,聲若驚雷,氣勢洶洶。
“嗯?”
勞倫斯微微皺眉,立即示意全隊止步。
騎士團眾人也是如臨大敵,頃刻間策馬散開,不少人的右手都下意識地搭在了劍柄之上,位于勞倫斯身旁的幾人更是急忙上前將其護在身后。
這群經歷過戰火洗禮的年輕人早已不是沒有見過鮮血與硝煙的新兵蛋子了,意大利戰爭的經歷使他們即使面對百分之一的危險也不敢有絲毫疏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