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有說過,制作委員會,作為一種在制作動畫和電影時分散風險的方式,被電影界廣泛使用。
而電影的制作費,一般是由贊助商組成的制作委員會出的。
因此,很多時候,制片方會派出一位制片人,來監督電影的拍攝。
有整個制作委員會作為后臺的制片人,權力甚至比電影的監督,還要大。
無論是在選角方面,還是在劇本修改上,制片人的意見,都是整個劇組無法忽略的。
但是,坂本清卻想著,電影的制作費,全部由自己一個人出。
然后,象征性地組成一個,僅有他一個人的電影制作委員會,來統籌整部電影的相關事宜。
那樣的話,有利于他在拍電影時,完全不用在意制片方的意見,拍出自己想要的畫面和鏡頭。
也不會有人在他的耳邊,嘰嘰歪歪,讓他改這個,改那個。。。
畢竟,他就是制片方。
但是,這只是坂本清一廂情愿的想法。
拉上其他贊助商,并不只是為了分攤風險,更多的意義是,讓多家制作電視節目的企業,能夠“參與”到電影的制作中來。
尤其是制作劇集的電視臺,對電影的宣傳,有著非常巨大的作用。
就像坂本清剛拍完的《殺戮都市》那樣,由ntv為主的制作委員會,不僅貢獻了電影的拍攝資金,在進入電影宣傳期的時候,ntv在電影宣番上,必然會對《殺戮都市》劇組,照顧有加。
ntv早就放出話來,《殺戮都市》主演們在宣番時,無論哪個時段的哪個節目,他們都可以上!
這對于電影的好處,顯而易見。
有時候,院線在給電影安排排片時,除了考慮影片本身的質量之外,會更多的選擇宣傳效果顯著的電影。
如果有兩部電影,即將上映,一部質量一般,但是被炒得火熱的電影,與一部質量上乘,但是默默無聞的電影,無論是哪家電影公司,都會一致選擇前者。
而《那些年》,只是坂本清用來打響sma電影制作的第一炮。
對于收益,他其實,并不太在乎。
他想要的是,通過這部電影,讓大眾認可他,作為電影監督的身份。
當然,順便捧一下sma的未來之星們,也是他的目的之一。
因此,在經過了石田大叔的勸說,他也是決定,將投資方,擴大為四家。
他早已拿著劇本,問過三池崇史、佐藤信介、秦建日子等影視界人士的意見。
經過估算,要想拍出《那些年》這樣沒有特效、也沒有什么大場面的校園青春片,并不需要太多的制作費。
2億,足矣!
所以,坂本清準備,將索尼音樂、東寶、朝日電視臺這三家龐然大物,綁上自己的這輛,名叫《那些年》的戰車上!
其中,索尼音樂的態度,非常重要。
只要說服了索尼音樂,全力支持他,那東寶與朝日方面,就輕松得多。。。
要想得到索尼音樂的支持,第一步,則是要說服北川直樹!
。。。。。。
“你的劇本大綱和分鏡劇本,我讓一位電影界的老朋友,看了。”
“噢,怎么樣?”
“他說,你的故事大綱,還有分鏡頭草圖,都非常不錯,如果可以拍出來,肯定是一部不錯的青春片。。。”
放下手中的劇本,北川直樹抬了抬眼鏡,神情復雜,“這部電影,聽石田說,你已經準備了三年,單單是改編劇本,就已經用了半年多的時間,對嗎?”
這是在千代田區的索尼音樂總部大樓內,社長辦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