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了袁慶生之后。
僅僅過了幾天的時間,來自首都的專家就已經到了云海州這邊。
這一次是童老帶隊的。
來的都是對熱帶經濟作物,很有研究的專家。
來這邊是來幫云海州診脈的。
搞經濟作物生產和搞工業不能相提并論。
陳青峰這段時間也多少了解了一些。
如果想要在云海縣推廣咖啡種植。
從種下去到成熟期,起碼得要三四年的時間。
好在云海這邊本身就有茶葉產業。
山里有不少茶農。
但問題是,這些茶葉品質參差不齊。
都是在本地小規模交易。
真要想做成產業,就得建一個茶葉交易中心。
把農民的茶葉按質量好壞等級分類,然后經過精心的包裝推廣到全國市場。
陳青峰比較看好咖啡市場。
因為這東西可以賣到國外,能夠賺取外匯。
茶葉當然也可以。但是國內的茶葉市場哪怕就算等到幾十年之后和印度這種地方也無法在國際市場上競爭。
其實不是茶葉的質量不好。
只是外國人的口味已經習慣了印度茶的那種粗糙感。
以前陳青峰曾經機緣巧合,得到過一盒英國那邊的紅茶。
怎么說呢?喝完之后他真有一種英國人在喝馬尿的感覺。
那些茶葉完全沒有什么香氣,什么口感方面的感覺?
取而代之的就是茶葉的苦,還有澀。
這種茶在國內絕對是妥妥的下腳料。
可問題是英國人喝茶的時候還要添加其他的東西,比如奶什么的。
所以在國外,印度茶反而比國內的茶賣得更好。
當然還有斯里蘭卡的茶葉。
所以想要搞好茶葉產業,唯一的辦法就是在國內市場上想辦法。
要想賣出去就得打響名氣。
而打響名氣陳青峰唯一能想到的就只有小罐茶了。
好在現在不是競爭激烈的存量市場時代。
所以陳青峰打算請自己的堂兄在這邊投資一個茶葉罐裝廠。
把本地出產的茶葉處理一下,然后封膜包裝做成鐵罐茶,再想辦法推向全國。這樣一來,本地的茶葉就可以賣上更好的價格了。
當然除了種茶之外,這里還能種甘蔗。
甘蔗這東西長得快。
但是想要開個制糖廠,只靠云海一個縣種甘蔗是不行的,原料供應不足。
除此之外還可以種橡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