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凡事做不到十全十美。天下眾生皆是如此,皇上自己也要這么想才好呢!”
“父皇就是太怕有罵名,做事畏首畏尾,才最終導致自己只能無為而治。朕不能學他,有些事及時背負一點罵名,其實要拖延,只要等附和大多數百姓的利益,朕就算是在后世擔點罵名也無足輕重,就像你說的——人命大于天。”
若沖睨著他,冷笑。
榮幼清問:“你只是嘲諷朕?”
“你厲害了,給自己徇私找了個這么冠冕堂皇的理由。”
“不是嗎?”
“說是也是,說不是也不是。你要相信,法的制定實行初衷不是為了處罰人,而是想要大多數人活得更好。你說的正與善的選擇,朕不會去選,二者并非是矛與盾的關系,二者是相扶相助的,沒有善一味地正,會傷及無辜,會將正變成一把屠刀,正就不是正了。可是一味地善不管正道,這種善最終只會是助紂為虐,那善也就不再良善了。”
“你和我師父越來越像了,這樣的話他也和我說過。”
“他想做皇上,就不得不去想這些事。朕在沒有做皇上之前,和現在那些讀書人的想法是一樣的,可做了皇上之后,不得不估計太多。”
“為何改變的?”
“書上的道理不能救人,要做事還是要腳踏實地地去看。你說他們書上的圣賢之道,理想的治國之道和現如今的大榮實際全然不同,父皇在位的幾十年來戰亂貪墨土地兼并災患,老百姓吃不飽穿不暖居無定所,生存尚且艱難,那些寫在大殿上,刻在石碑上的金科玉律有用嗎?朕現在不能把朝野弄得人心惶惶,朕首先要讓百姓吃飽肚子,讓他們活下去,才能談論其他。”
“皇上,你的想法告訴內閣和臣子們了嗎?”
“從一開始就說清楚了,朕沒有殺他們,也沒查他們,朕想要他們改正。而且因為朕勤政愛民的舉措,朝上的還有那些地痞鄉紳也探出朕的意思,不敢似從前那般魚肉百姓,如李四這樣的耕農,日子才能一點點好過起來。”
若沖感嘆:“飯要一口一口地吃,可是你不按著禮義道統那一套做,不怕后世對你的妄加揣測給你按上一堆罵名嗎?龔光杰一件事,就能給皇上寫出一堆過錯來。”
“他們看重的是千秋道統,他們是人活百年,想千歲之事。朕看重的是眼下的民生社稷,腳踏實地,看眼前這幾年的事。孰是孰非,千秋萬代之后自有人論短長,做事要是瞻前顧后,前怕狼后怕虎,就沒人做事了,一代有一代人要做的事,我這一代只能如此。”
若沖抬頭親吻了榮幼清的臉頰,在他耳畔低聲說道:“皇上,我信你可以做個好皇帝。”
榮幼清握住若沖手:“你看你,說是出來散心的,怎么說著李四說著說著就扯到國事上面去了?”
“家國天下能分開嗎?即便你不是皇上,你看李四那樣耕農,他不是也和皇上的一舉一動息息相關嗎?”若沖反問。
“話既然這么說,那朕要和你說一件頂要緊的事了。”
“什么事?”若沖立起身子來,直勾勾地望著榮幼清一本正經的臉。
“皇后什么時候才能給朕生個皇子?大哥有煦廷,二嫂現在有身孕了,四哥那就更是找人嫉妒了,兒女雙全,朕看著眼紅了……”
若沖淺笑著,撩起車簾往外看去。
“朕和你說話呢,你聽著沒?”
若沖竊笑不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