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即位之初,因為高祖、呂后、文、景之治采取了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的政策,減輕農民的徭役和稅收等負擔,著力于恢復農業生產,穩定封建統治秩序。
此時的大漢王朝海內富庶,國力強盛,漢武帝將目光望向了遙遠的北方。
匈奴人的凜冬將至,游牧民族的上帝之鞭降臨。
然而漢武帝沒有吸取秦亡的教訓,開始不斷開拓,四面用兵,由于南征北討,費用浩繁,連年入不敷出,甚至減捐御膳,取出內府私帑,作為彌補,尚嫌不足。
不僅把前面幾代帝王積累的家底用光,大漢王朝也進入岌岌可危的地步。
這時漢武帝將目光瞄向了商人這個群體。
文景之治時期對于商人的政策十分寬松,導致天下間的商人們在這段時期積累了大量的財富,富可敵國并非只是一句空談。
而且商人們也不滿足于現狀,他們開始勾結地方政權,想從地方入手,搶先進入地方的權力中心。
漢武帝這個時期開始了大量賣官賣爵,以此來緩解大漢王朝空虛的國庫。
東郭咸陽是齊地著名的大鹽商,因為地處東海,魚鹽便利,他們家族經過數代的積累,到了他這一代已經是資產過億的大鹽商。
由于漢武帝賣官賣爵的政策,東郭咸陽通過重金成為了大農丞,管領國家的鹽鐵。
孔僅是南陽的大冶鐵商,同樣因為重金購買官職,甚至成為了九卿之一的大司農。
桑弘羊更是了不得,出身于洛陽商賈之家。
洛陽是西漢的大型商業都會之一,悠久的商業傳統對洛陽的民俗產生了巨大影響。
桑弘羊天資聰穎,精于心算,少年時期就能幫助家族將商鋪打理得井井有條。
景帝末年,“精于心算”而名聞洛陽的桑弘羊,因為家族的操作,花費巨資買官送年僅十三歲的桑弘羊入京擔任侍中一職。
在景帝時期,侍中可進入宮廷,擔任皇帝的侍從。
景帝見到桑弘羊年齡不大,與自己的兒子劉徹年齡相仿,就讓其跟在太子劉徹身邊作為伴讀。
而長期在劉徹身邊伴讀,使桑弘羊與后來的漢武帝形成了親密的君臣關系。
武帝一朝,桑弘羊歷任侍中、大農丞、治粟都尉、大司農等職,可謂是達到了這個時代商人的巔峰。
桑弘羊在漢武帝的大力支持下,進行了多項經濟改革,并取得卓越的效果,大幅度的增加了朝廷府庫的收入。
同時組織六十萬人屯田戍邊,防御匈奴,使得邊境的糧食可以自給自足。
桑弘羊的一系列改革,為漢武帝的文治武功奠定了物質基礎,也為衛、霍兩位將軍北逐匈奴,減少了后顧之憂。
因為有了桑弘羊家族對于漢武帝的大力支持,漢武帝開始向其他商人伸手。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如桑弘羊家族一般,給予大漢全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