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奉追愍屈原,因以自傷著《感騷》三十篇以及《漢書后序》,為東漢末年文學創作的延續立下大功,同時開啟了汝南應氏在文學創作方面的天賦。
原本歷史中的應劭,在擔任泰山太守期間,青州三十萬黃巾軍拖家帶口的涌入兗州泰山郡,應劭率領本地文武官員與郡內兵卒,連續與黃巾軍作戰,前后斬首數千級,擒獲黃巾軍老弱婦女家眷一萬余人,繳獲二千輛輜重車。
黃巾軍面對易守難攻的泰山郡時,無法跨越境內多座名山,最終只能沿著海岸線北上冀州,從而成就了公孫瓚兩萬白馬義從大破三十萬黃巾軍的壯舉,公孫瓚也因此功拜為奮武將軍,封薊侯。
興平元年(公元194年),曹操的父親曹嵩與弟弟曹德欲從瑯琊郡返回兗州投奔曹操,曹操派遣時任泰山郡太守應劭率領軍隊在兗州與徐州的交界處迎接父親與弟弟,并護送至東郡。
當時應劭率領的軍隊尚未抵達,徐州牧陶謙因為怨恨曹操多次進攻徐州,于是派遣麾下都尉張闿率領軍隊突然襲擊曹嵩等人。
曹嵩誤以為是應劭來迎,沒有防備,結果被張闿等人殺害。
張闿害怕回去后被陶謙當作替死鬼,于是在搶奪曹嵩家產后,率領本部人馬向南投靠了淮南的袁術。
應劭得知曹操父親、弟弟被害的消息后,害怕曹操將責任推到自己身上而招來殺身之禍,于是棄官而去,向北渡過黃河,投靠了袁紹。
當時,東都洛陽被大火燒毀,西京長安被李傕、郭汜等人禍禍。
漢獻帝跟隨曹操遷都許昌后,舊的典章制度缺失,宮中檔案稀少,應劭對此慨然嘆息,收集整理所聞,著《漢書官禮儀故事》并送到漢獻帝處。
補全了朝廷的制度,以及百官上朝時的禮儀。
應劭又著民俗著作《風俗通義》三十一卷,文章敘述簡明,通俗易懂,是研究漢代社會生活的重要文獻,至今仍然有十卷留存,其余遺失。
應劭為后世研究漢代的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應劭的兩位侄子應璩是曹魏著名文學家,應玚則是建安七子之一。
兩晉年間,汝南應氏同樣出了不少文學天賦出眾的士人。
…………
不過,此時的泰山郡比起原本歷史來說更為的復雜,因為臧霸等人提前進入了泰山。
臧霸,字宣高,其父臧戒擔任縣獄掾之時,因據守法律,不聽太守私殺獄犯的命令,惹怒太守,被捉拿押往泰山郡治所奉高縣。
時年十八歲的臧霸得知事情的經過后大怒,召集自家門客十余人在前往奉高縣的必經之路上埋伏。
臧霸勇武不凡,面對百余名役卒毫無畏懼,將父親救出,役卒都因懼怕臧霸的健勇而竄逃。
此后,臧霸與父親逃亡東海。經此事跡,臧霸的孝烈勇名遍聞鄉野。
臧霸在東海郡期間,許多游俠、盜匪聞臧霸之名而來相投,漸漸形成了一股不小的勢力。
原本歷史中,青、徐兩州黃巾復起,攻打郡縣,朝廷任命陶謙為徐州刺史,陶謙來到徐州后,就立刻招降臧霸等人,并任用為將,擊潰了侵犯徐州的黃巾軍。
然而這一切卻因為吳起、蒙恬的到來而變得完全不同。
陶謙任用吳起、蒙恬后,開始清剿境內盜匪,臧霸等人不敵后,迅速撤出徐州,來到了泰山郡境內的蒙山躲避。</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