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諸葛亮死后,百姓自發的十里長街送丞相。
不僅如此,還私下在益州各郡縣為丞相立廟祭祀,許多百姓甚至逢年過節在路邊拜祭丞相。
而諸葛亮與王猛在后世的評價基本相差無幾。
唐代有詩豪之稱的劉禹錫就曾言道:“伉秦成霸業,與孔明佐蜀同功,故時人謂之王葛。”
唐朝著名史學家朱敬則在《隋高祖論》中寫道:“如蕭何之鎮關中,寇恂之安河內,葛亮相蜀……景略之弼諧永固。”
在王猛心中,亦是自認自己就是苻堅的諸葛孔明,所以他明白成長起來的諸葛亮的可怕之處。
他當年能用金刀計陷害慕容垂,其計不可謂不毒辣,心思之縝密,真乃天衣無縫。
雖然因為苻堅的仁慈,并沒有加害慕容垂,卻導致慕容垂最出色的長子慕容令出走,最終死在了遼東。
慕容垂最優秀的接班人過早的離世,也為后燕慘敗參合陂埋下伏筆。
“這……諸葛孔明好歹是這個時代最出色的人才,即使不能為我們所用,也沒必要扼殺于搖籃之中吧,如果這樣做了,乃我華夏大地的損失啊!”魏無忌頗為惋惜的嘆道。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無忌兄難道忘記了你們魏國相國公叔痤曾經臨終的遺言了嗎?”王猛目光炯炯的看向魏無忌。
“自然永遠不會忘記。公叔相國臨終之時,曾經向魏惠王推薦過商鞅,并言道:‘衛鞅雖然年紀輕輕,但是才能冠絕于世,希望大王將全部國事交給他,任由他去治理。如果大王不用他,那就一定要殺死他,不能讓他離開魏國。’
不過,最終志大才疏的魏惠王并沒有聽進去公叔老相國的肺腑之言。”魏無忌遙想當年往事,也不禁呆呆出神。
“沒錯,正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魏惠王不納忠言,既不重用商鞅,亦任憑他前去秦國,不但為自己掘下墳墓,亦為六國埋下禍根。
諸葛亮之才,不在商鞅之下,如果不能為我們所用,一定不能放任他跑去其他的勢力,哪怕由我親手斷送這個時代最頂尖的人才,亦在所不惜!”說到最后,王猛臉上已經充滿了戾氣。
王猛不如諸葛亮的地方,在于對人對事方面,遠不如諸葛亮寬宏大量。
作為劉備死后輔政二把手的李嚴,在諸葛亮北伐時,最好的一次機會,卻暗中拆臺,假借糧草不足,讓諸葛亮功敗垂成,最終諸葛亮也僅僅把李嚴貶為庶人,罷官流放。
在看看同時代諸葛亮的一生之敵司馬懿,那是將曹魏的宗室直接夷滅三族啊。
王猛本人非常看重恩怨,小恩必還,亦睚眥必報。
魏無忌輕嘆一口氣,不再言語,不過內心卻在想:“無論如何,將來一定要勸說諸葛孔明為曹孟德效力,即使對方不愿意,他必定要保全對方的性命,不能讓如此華夏棟梁死得不明不白!”
王猛也感覺自己突然戾氣變得重了一些,輕咳一聲,轉移話題道:“雖然我們暫時不能進攻泰山郡,倒是需要帶部分精銳前去譙縣南部的區域,為孟德收一員大將。
此人之于孟德,如同樊噲之于劉邦!”
“莫非是景略以前提到過的譙縣許褚,許仲康?”魏無忌突然來了興趣的問道。
“沒錯,此人不但與孟德是同鄉,而且既能在戰場上充當先登立功,亦能在孟德身邊充當親衛,曾經多次救過孟德性命!”王猛頷首說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