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泰山鮑氏
八年前,時任騎都尉的曹操因為討賊有功,升任濟南國相。
當時大漢各地都是貪官污吏橫行,濟南國內自然也不例外。曹操到任后,治事如初。
然而濟南國內十余縣,上至縣長,下至小吏,皆依附權貴,貪贓枉法,無所顧忌。
曹操之前的歷任濟南國相皆不敢得罪權貴,故而置之不問。
曹操立刻大刀闊斧改善吏治,整頓治下官員,瞬間罷免了濟南國各縣十之七八的官吏,一時之間,濟南國震動,貪官污吏紛紛逃竄,清廉正直的官吏得到提拔。
史載:“政教大行,一郡清平。”
當時因為濟南國的貪官污吏依附了許多朝中的權貴,他們其實就是朝中一些權貴在地方上的斂財工具。
得到消息的朝中權貴立刻暗中派人前往青州刺史趙琰處,陳說利害,讓他管教一些不懂官場規則的曹操。
然而趙琰不但沒有制止曹操的行為,反而從旁協助,幫他擋住了來自朝廷中權貴的壓力。
濟南國內的貪官污吏被清除,百姓們的日子比起從前也漸漸好了不少。
不過,曹操與趙琰二人也因此得罪了宦官集團與朝中一些權貴。
沒過多久,曹操被調任為東郡太守,拜為議郎,曹操不肯迎合權貴,遂托病回歸鄉里,春夏讀書,秋冬弋獵,暫時隱居了起來。
在這期間他熟讀兵書,為自己后來的軍事能力打下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而后來趙琰也從青州刺史被調任,成為了如今的梁國國相。
“哈哈,沒想到曹公與趙國相還有這一層關系,如此一來,我們大軍進入豫州就沒有任何阻攔了。”戲志才大喜的說道。
…………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九月十九。
曹操以魏無忌為主帥,王猛、郭嘉為參軍,夏侯淵為前部先鋒,曹仁為后軍,自己則在東郡與棗祗等人為軍隊籌備糧草。
原本曹操想親自領軍前去救援自己的老家,但是王猛認為兗州士族如今在曹操麾下還未得到真正重用,有可能會心生不滿,從而發生叛亂,必須曹操自己坐鎮兗州,以此來震懾那些心懷異心之輩。
王猛自然知道原本歷史中,曹操與兗州豪族之間的利益分配不均,導致了雙方之間產生了不可調和的矛盾,最終演變為對方趁曹操出兵徐州之時,迎呂布入兗州,造成了曹操一生中最大的危機。
但這也是無法改變的,因為曹操重用潁川士族與自己的宗族子弟成為他最后成功的關鍵,是經歷過歷史考驗的。
潁川士族們掌控了曹操治下的政權,曹操的宗族子弟掌握著兵權,互不干擾。
而兗州士族無論在能力上還是忠誠方面,都遠遠不能與潁川士族相比,所以王猛也沒有建議曹操重用兗州士族,反而他一直在暗中防范對方。
而如今時空與原本歷史中,曹操入兗州,都是源于兗州一把手,刺史劉岱的意外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