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3章沒想到韓某有生之年,還能遇到信陵公子
“明修棧道,暗度陳倉”也絕非奠定勝局的關鍵,韓信如果依靠此策,那是將對面看成無能之輩了。
然而對方不但并非無能之輩,還是這個時代僅次于“兵仙”、“霸王”的大秦最后的帝國柱石章邯。
如果不是項羽在巨鹿之戰,破釜沉舟,以華夏歷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正面硬戰,擊退章邯部,殲滅王離率領的長城兵團,秦國不可能被滅掉。
當初章邯僅僅帶領驪山刑徒軍與少量官軍,就將整個六國復辟勢力重新又暴打了一遍。
章邯帶兵之前,擔任的就是九卿之一的少府。
少府職責有二:
其一,負責征收山海池澤之稅和收藏地方貢獻,以備宮廷之用;
其二,負責宮廷所有衣食起居、皇帝游獵、出行等需要的供給和服務。
作為負責征收山海池澤之稅的章邯,怎么可能不清楚漢中進入關中有幾條道路,每條道路的情況到底如何。
說到底還是三秦之地的民心早已經在劉邦那面。
自新安項羽坑殺秦國降卒二十余萬后,三秦的百姓幾乎家家都有喪事,戶戶都有男丁被坑殺。
他們對于章邯、司馬欣、董翳的仇恨遠遠超過坑殺他們的項羽。
秦楚之間的仇恨長達數百年,如果不是章邯等人為了自己的前途向項羽投降,他們秦人子弟兵又如何會被項羽坑殺。
而三秦之地的百姓對于劉邦的態度則是:“喜迎沛公!”以及“害怕劉邦不欲在關中為王”。
當韓信重申了軍法,開啟了改良后的大秦軍功爵系統,己方將士的士氣達到了頂點,勝利的天平已經向他們傾斜。
當韓信選擇多條道路一起出兵,如同在自己天平的一端加上重重的砝碼。
因為章邯兵力太少,他手下的秦軍皆被項羽坑殺,他麾下的將士都是重新招募。
然而本地百姓如此痛恨于他,又有多少人愿意真心入伍?
章邯麾下的將士大多來自其他地區的流民,以及強行征召本地的百姓。
戰爭一旦爆發,這些人組成的軍隊不可能為你死戰。
所以可以看到,韓信出兵漢中時,章邯雖然提前堵住了陳倉與隴西諸道,雙方交戰之下,章邯的部隊還是一敗再敗。
…………
韓信深知亂世之中,軍功爵系統的重要性,這是平民逆襲貴族最簡單、最有效的利器。
軍功爵系統是經歷過歷史考驗的,亂世之中,千年血統,終究敵不過軍功封侯。
當張角在淮南起兵后,韓信就在原來的基礎上,再次優化了軍功爵系統。
這也是祖郎等人愿意誓死追隨韓信的根本原因,他們看到了秦末的平民寒門子弟逆襲千年貴族的歷史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