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木真素知哲別除了兵法外,不喜讀其他種類的書籍,特別是關于歷史類的。
而帕提亞帝國距離他們當初的大蒙古帝國,早已經滅亡千年之久,按照常理來說,哲別應該并不會知道帕提亞帝國的存在。
只聽哲別解釋道:“啟稟大汗,當年我隨同速不臺安答于西征途中,在帕提亞帝國的后裔手中,曾經偶然得到一部關于帕提亞帝國訓練重騎兵的方法,大受震動。
隨后翻閱史籍,查詢過關于帕提亞帝國的歷史。”
帕提亞帝國的重騎兵與弓騎兵在同時代的全世界范圍內,戰力都是首屈一指。
他們面對古羅馬帝國時,多次依靠麾下的重騎兵與弓騎兵取得勝利。
他們的重騎兵身披鎖子甲或是鱗甲,臂部和與腿部大都使用的是環片甲,而關節部位也有柔韌性很好的鎖甲提供保護,可謂是全副武裝。
因為重甲比較昂貴,價值不菲,重騎兵基本都是貴族子弟擔任,所以數量并不是很多。
帕提亞重騎兵基本不使用弓箭,他們的進攻方式以組成陣型沖擊對手或是近距離肉搏為主要方式。
而帕提亞弓騎手則是不需要佩戴盔甲的輕騎兵,他們基本是從平民中招募,弓騎兵使用復合弓,可以在面對和背對敵人的情況下射擊,這就是著名的“帕提亞回馬箭”。
帕提亞帝國依靠自己的重甲騎兵與回馬箭弓騎兵,多次創造以少勝多的戰役。
他們的重甲騎兵鎧甲,此后的一千三百余年,在世界范圍內,成為重騎兵的標配。
他們的重甲騎兵與弓騎兵的協同作戰戰術,影響了千年之久,被稱為“帕提亞體系”。
即使千年后,橫掃世界的蒙古騎兵,也借鑒了不少帕提亞騎兵的經驗。
…………
“原來如此。”鐵木真說完,向木華黎微微頷首,示意對方繼續。
“哲別安答說得沒有錯,其三強國就是位于貴霜帝國西方,羅馬帝國東南的帕提亞帝國。
與南方漢王朝相同的是,如今的帕提亞帝國也是處于末期。
帕提亞帝國比漢王朝早立國四十余年,幾乎與漢王朝同時滅亡。
與漢王朝不同的是,南方漢朝雖然是末期,卻是外強中干,朝廷羸弱,卻地方勢力大興。
而帕提亞帝國卻是真真正正的各方面都衰弱不堪。
帕提亞帝國是一個由多個不同文化組成的國家,卻沒有像南方的漢王朝之前的秦國一般。
在秦始皇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統一貨幣和度量衡,實施書同文,車同軌的政策,并規定以法為教,以吏為師,最終將戰國時代遺留下來的文化融合與統一,形成一個大一統的國家。
帕提亞帝國吸納了包括波斯文化、古希臘文化以及附近多個小國的地區文化,實際上卻是一個奴隸制非常嚴重的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