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他們吸納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卻沒有融合與統一,帕提亞帝國一直都有內部各派系與民族之間斗爭的傳統。
最終在不斷持續的內亂以及長期與羅馬帝國的戰事中,走向衰敗,被附近新崛起的波斯第二帝國,薩桑王國所取代。
雖然帕提亞帝國各方面非常衰弱,但是他們的騎兵水平非常厲害,我們還是需要小心應對。
而且三十余年后,成功取代他們的薩桑王國,幾乎繼承了整個帕提亞帝國,這樣的新興王朝絕對不容小覷。
其四,自然是羅馬帝國,在我看來,乃是我們面臨的最強對手。”木華黎侃侃而談道。
“嗯?羅馬帝國難道比南方的漢王朝還強勢?關云長、曹孟德、諸葛孔明這些人物即使到了千年后的南方宋朝,仍然非常出名,連我們北方草原都知道他們的事跡。
而對于羅馬帝國,我卻沒有任何的印象啊!”哲別有些驚訝的問道。
“哲別老弟,你難道忘記當初我們西征之時,曾經聽人提及過的拜占庭帝國,就是分裂后的東羅馬帝國。
只是當時他們已經在十字軍第四次東征以后,徹底分裂,都城君士坦丁堡也被攻陷與洗劫,成為了無人區,所以我們才沒有進攻君士坦丁堡。
否則以我們當時的實力,又如何不去征服這座整個羅馬帝國最繁榮的名城呢?”速不臺輕拍哲別肩膀,耐心的解釋道。
“漢王朝這個時期是群雄并起的戰亂年代,正所謂亂世出英雄,自然而然出現的名人比較多。
而且因為距離更近的原因,我們蒙古高原其實在經濟、文化、軍事等各方面都深受南方華夏的影響,所以對于他們的事跡自然比更遠的羅馬帝國更了解。
如果漢王朝是一個穩定的政權,自然能和西方的羅馬帝國相比。
然而如今的漢王朝卻是一個群雄割據的時代,你所說的這些名人,他們卻并非一個整體,而是互相對立的勢力,自然無法與統一且政權穩定的羅馬帝國相比呢!
當初大汗決定西征之時,我曾經專門研究過古羅馬帝國的歷史。
我們如今所處時代,正是羅馬帝國‘五賢帝’在位的時期。
這一時期是整個羅馬帝國最為強盛的年代,他們的領土西至伊比利亞半島,南起尼羅河北端,向北抵達萊茵河與多瑙河流域,東到幼發拉底河附近,地中海成為羅馬帝國的內海。
五位賢帝的前赴后繼,讓羅馬帝國得到了近一百年的和平與安定。
百余年間,帝國政治清明,經濟發展,社會繁榮,百姓富裕,軍隊強大,周邊諸國臣服,號令西方,莫敢不從!
只是十余年前,到了‘五賢帝’最后一位君王馬可奧勒留晚年,隨著帕提亞帝國屢犯邊疆,北方蠻族日耳曼人趁虛而入,羅馬帝國的實力開始出現頹勢。
十年前,馬可奧勒留去世時,北方同日耳曼人與東南同帕提亞帝國的戰爭并沒有結束,反而邊境防線已呈現失守之勢。
而繼位的新任君王康茂德卻因為數年前,遭遇部分元老的刺殺,雖然躲過一劫,他卻雷霆鎮壓大部分的元老,并處死了許多無辜者。
從此他開始不再信任任何的元老,性格也變得殘暴多疑,羅馬帝國同樣開始走下坡路。
只是因為這百年的底蘊,加上距離我們實在太遠,才顯得比其他三大強國更難對付而已。”木華黎將這則連鐵木真都不了解的秘辛娓娓道來。</p>